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自主创新是构筑竞争力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7/5/12 7:17: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自主创新能力是构筑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汇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也需要以知识产权之力推动科技创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国内多个区域、省市加快创新改革试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知识产权指标增长显著,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些区域因地制宜地在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强度、优化创新环境等政策保障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上海市将创新目标定位于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创新工程。

 

  广东省提出了多个在国内首次探索实施的重大创新政策。正加快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华南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中心,扶持初创型、小微型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出了科技创新券、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准备金制度等创新政策组合拳。

 

  江苏省着力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等工程,着力建设一张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市场化知识产权服务、托管、评估、运营等新兴服务机构为辅的知识产权立体工作网

 

  虽然很多省市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十三五时期要加快发展,关键在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支撑创新驱动,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平台网络体系,破解产业高端发展技术难题,打造产业升级版。因此,要注意加强三方面的工作。

 

  研究要强起来。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原始创新动力和活力。通过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等重要举措,努力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新突破,力争形成一批突破性乃至颠覆性技术创新。

 

  企业要活起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提升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渠道要通起来。创新的发展理念倡导和鼓励企业主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承担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完善产业创新链;倡导和鼓励加强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通过深化改革,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创新体系。

 

  形成市场化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调整优化产业项目准入办法,形成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鼓励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构建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政策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支持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成果转化的群体优势,完善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推进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研究建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强化创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形成职责明晰、积极作为、协调有力、长效管用的创新治理体系。

 

  突破鼓励创新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用好利益分配杠杆,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家获利。完善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改革科技成果处置办法,让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实现自身价值。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实行科研岗位分类管理考核,打破创新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人才与企业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

 

  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以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通道,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探索去行政化,发展社会化新型研发和服务机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模式。

 

  探索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开展更高层次的国际创新合作。加快推动建立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机制,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探索更加开放的创新政策、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渠道和范围,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陈捷)

 

 

(编辑:高云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