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境外参展如何打好知识产权牌?
发布时间:2017/6/28 10:25: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到海外开拓市场。作为企业展示自我、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选择,境外参展也随之升温。然而,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美国、德国等国家知识产权意识较强的企业将维权目光锁定在了中国企业身上。中国企业常常因境外展会遭遇知识产权问题而在国际市场开拓中受挫。

 

  那么,企业境外参展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以防出现知识产权问题?如果在现场遭遇了知识产权问题,又该采取哪些有效的解决方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专业致力于为企业境外参展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下称服务中心)。

 

  境外参展频遇IP难题

 

  在2016年法兰克福国际汽车零配件展(下称Automechanika)上, 30余家中国展商被卷入知识产权纠纷;2014年法兰克福国际照明展上,两家中国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被强制撤展……可以说,境外展会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掣肘。

 

  那么,如果在境外展会涉嫌侵权,都有哪些处理方式呢?服务中心副主任谭剑告诉记者,在境外展会上遇到知识产权侵权,常见的处理方式有5种。其一是警告信,由权利人代理律师起草发出禁止侵权警告信;其二是海关现场执法,海关工作人员通常会在会展现场查抄展品、撤掉展台等;其三是临时禁令,这是展会中最常见的维权形式,禁令由法院发出,即使被控企业没有侵权,但是如果忽视临时禁令或者不进行抗辩,临时禁令将永久有效,意味着被控产品将永远无法进入该国;其四是直接诉讼,即权利人将涉嫌侵权企业诉至法院;最后是刑事调查。以上无论哪种方式,都对境外参展的中国企业有一定影响,如果不积极应对,不仅会遭遇现场执法,还会惹上官司,面临巨额经济损失。

 

  意识薄弱成为企业掣肘

 

  为什么中小企业境外参展容易遭遇知识产权纠纷?谭剑总结了几个原因,例如,组展机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不能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或者知识产权服务不专业;社会化、专业化法律服务与企业的需求没有高效对接;竞争对手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对知识产权不重视,存在侥幸心理。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在遭遇知识产权纠纷之后,心态非常消极,不愿意积极应对。据不完全统计,境外展会知识产权纠纷中,中国企业缺席审判率高达50%让谭剑痛心的是,在2016Automechanika上,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30多家中国企业中,竟无一家企业申辩或提起诉讼。

 

  消极应对的心态不仅让企业声誉受损,更让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中国企业虽然拥有可以媲美德国企业的实力,但是而今面对德国市场只能望洋兴叹。这源于多年前其在德国展会上遭遇侵权问题时,因顾忌诉讼成本放弃了应诉,因而被迫放弃了德国市场。

 

  不仅如此,外国企业常常利用这种消极心态,用失效专利、非相关专利等威慑中国中小企业,希望其知难而退,进而达到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这种行为涉嫌知识产权滥用。谭剑分析,但是由于中国企业存在畏难心理,给了竞争对手可乘之机。因此,中小企业在境外参展时遭遇知识产权问题时,应该积极应对,避免因小失大,将来后悔莫及。

 

  摆脱困扰打造保护铠甲

 

  在谭剑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本名为《2017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工作指南》的小册子,里面详细介绍了美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并对新型、重点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专利点进行了检索分析等。这本小册子可以称得上企业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的知识产权通关指南。每年,服务中心都要针对世界几大展会组织专业人员组成服务团队,免费为参展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并将这样的材料提前发送给组展单位和参展企业。

 

  与此同时,服务中心还积极与境外展会所在地执法部门以及展会的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例如,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专门为服务中心设置了一个名为“China IPR Help Desk”的办公室,用于接受中国参展企业的咨询。

 

  为了减少展会中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减少涉及知识产权的投诉以及纠纷案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于近期制定了《加强海外展会知识产权工作的方案》,其中明确了十条措施,从培养企业自身知识产权意识,到组织律师提供法律支持,再到加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帮助等多方面解决企业境外参展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谭剑坦言,企业要想摆脱境外参展知识产权困扰,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寻求专业服务团队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在境外参展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底气十足。(本报记者 裴宏 实习记者 张彬彬)

 

 

  (编辑:蒋朔 实习编辑:车兴明)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