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绢花:让美成为共通的语言
发布时间:2018/6/12 9:50: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许多巴黎市民看到我们展览的绢花,抱着瓶子不撒手,坚持要买下来。”60多岁的徐汶静刚从法国回来没多久,就出现在了近日举行的京津冀非遗走进王府井活动现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绢花的传承人,徐汶静做了40多年绢花,热情却一直没有褪去。

 

  绢花,也称京花,是以丝、绸、缎等材质制作而成的假花,以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色泽悦目、谐调柔润、形象逼真等特点名扬中外。相传古代有位贵妃左鬓角有块伤疤,每天都要采摘鲜花进行修饰。但到冬天,鲜花调谢,宫女便用绫、绸制作成假花献给贵妃。后来,这种头饰花逐步发展成北京地区的手工艺品绢花

 

  1971年,20岁的徐汶静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绢花厂,进入创新组后正式拜师学做绢花。我们的老师大都师承原来宫里做花的师傅。徐汶静介绍,一开始她并不懂绢花,后来她常常与同事们去公园琢磨真花,从春天的二月兰开始,玉兰、牡丹、芍药……花蕊是什么样的?雄蕊、雌蕊、花瓣、花托、花叶长什么样?做绢花渐渐成为徐汶静最喜欢的事情,一年四季,她全部扑在了绢花上。

 

  过去,像国庆节这样的大型活动用的都是我们厂做的枝花、翻花,随着绢花的面料越来越多样,我们又不断创新形式、改进工艺,把产品范围拓展到花篮等。”2000年,徐汶静从单位退休,但仍在家坚持创作,继续带着贵妃醉酒”“十丈竹帘等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工艺美术展并获奖。而今的徐汶静已经是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这些年,在北京有关单位组织下,她将绢花艺术带到了俄罗斯、法国、德国、北欧等国家和地区。

 

  绢花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得采用江浙最好的丝绸,用绿豆淀粉上浆,制成约一米长的十二层绸缎。在绸缎上凿出花瓣的雏形,染色,把平面的花瓣握成立体,再把成型的花瓣一张张粘起来,复杂的菊花黄鹤楼往往得做一个月。在活动现场,徐汶静将剪下的花瓣抽出来,贴在浆子板上,凭手的触感,用镊子等工具将一简简花瓣窝成不同形状,从花蕊到花边,一朵花需要尖沿、圆沿、偏沿、方头、尖头等十多种不同样式的花瓣,层层叠叠合拢外放,才能以假乱真。

 

  每当观众走进展台触摸绢花,露出一脸疑惑,徐汶静便微笑着解释这并非真花。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圣诞节,正在北欧展销的绢花受到当地民众热烈追捧,3朵绢花尽管卖到10欧元高价,但仍被迅速抢购一空。花沽清了,她便把铺作桌布的绸布剪成花瓣,现场制作成绢花,最后连桌布绢花也没剩下一片花瓣。

 

  世界大而不同,对美丽花儿的追求却不谋而合。徐汶静经常这样告诉她的学生。现在,除了在国内外展览,徐汶静还常常走进校园,将绢花工艺教给中小学生。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弘扬绢花文化,外国人都那么喜欢,咱们中国人不能把这老北京的传统技艺丢了。在徐汶静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象不仅仅是技艺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延续下来,成为人们共通的语言。

 

  采访感言

 

  早在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留下了宫中女子佩戴绢花的情景。时间流逝,人们对美的追求并没有消逝,绢花依然姿态盎然,焕发着永不凋谢的隽永生机。(本报实习记者 邹碧颖)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