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一把刻刀,雕琢千年的时光
发布时间:2020/1/7 13:40: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访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年画传承人任鹤林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 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发端,北宋时期已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纸马店’。宋时年画称‘画纸儿’、‘时令画’。宋金时期留下的精美绝伦的木刻版画《四美图》,是现存最早的木版画……”初次见面,记者还未坐定,任鹤林已经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开封木版年画的历史。

 

 

  开封木版年画

 

  临近新年,在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文化景区东北角的开封文化馆的展厅里,70岁的任鹤林见到记者时略显激动,话语里更多了一分迫切和期待。如果走在大街上,估计人们很难认出这位两鬓斑白、古稀之年的老人就是全国有名的开封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很难想象成出来,他已经从事开封木 版年画雕刻近40年。40年前,他还是兰考县文化馆的一名干事,一个偶然的机会,组织上把他调任到开封,从事开封木版年画的传承工作。抢救、发掘、保护、传承……这漫长的40年里,任鹤林无时无刻不在为木版年画奔走,如今, 70岁高龄的任鹤林,还在开封木版年画的非遗传承事业中坚守。

 

 

  任鹤林在他的工作室雕版

 

  一把刻刀的坚守

 

  19498月,在以风沙盐碱地知名的河南省兰考县,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任鹤林。兰考县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古城开封。长期的农村生活,让年幼的任鹤林对民俗和民间艺术有了一些懵懂的概念和兴趣。1970年,任鹤林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现河南大学美术系),大学期间主修美术版画专业,大学毕业后供职于兰考县文化馆。

 

 

  任鹤林又在精心复刻鲁迅曾经收藏的开封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得雕版不下一番功夫,耐不住寂寞也是不容易学到家的,它是一个专门的技能,仅坚持下来就是一大关。”任鹤林回忆年轻的时候,眼神里闪 闪发光。那个时候,一个人,一把刀,一块梨木,坐一整天,就是他年轻时当学徒的鲜活记忆。随后,兰考县文化馆工作8年,也成了他从事木版年画最初的一 段生涯,这8年的经历,让他对木版年画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积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方寸之间的工匠精神

 

  1978年,任鹤林从兰考调到开封,参加开封朱仙镇年画出版社筹备工作。1980年,年画出版社批准成立,任鹤林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社长等职。“开 封木版年画的历史,就是一部承载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而我年轻的时候,农村条件艰苦,只是在大学教材中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对于开封木版年画的实际应用是远远不够的。”到全国各地寻找古籍求证,搜遍博物馆文物考究,探访老匠人学习参悟,不辞辛苦与同行高人求教……这些成了这位涉世未深的 年轻人的日常。而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任鹤林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线条顺畅柔美

 

  年近岁末,位于开封市西北郊的龙亭文化景区游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而与龙亭文化景区一河之隔、偏安一隅的开封文化馆却显得有些过于静谧和深邃 。在开封文化馆的木版年画工作室里,昏黄的灯光中,任鹤林戴着老花镜,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扶着木版,像一个孤独的行者,也像一个参悟的苦行僧。一笔一划,一点一抹,一拨一描,一按一抚。乌黑的刻刀下,肆意纵横;方寸的梨木上,尽显春秋。

 

 

  任鹤林制作木版年画

 

  “所有的工具中,刻刀是关键,这是我们手艺人营生的把式。”任鹤林一边忙着,一边向记者介绍。在它看来,刻刀是木版年画每道工序中的灵魂,因为只有在刻刀的挥洒驰骋下,才能把这门技艺承载的历史的厚重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信念的传承

 

  “鲁迅先生对开封木版年画颇有研究,也收藏了几百幅木版年画作品,有一部分作品还被位于上海的鲁迅纪念馆收藏。他这样评价开封木版年画:‘朱仙镇 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带着这种考究学习的想法,也为了搜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资料,任鹤林去了位于上海的鲁迅纪念馆。但是,前两次都遭到了拒绝,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后来,任鹤林拿着 友人的亲笔推荐信第三次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这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拍照下了26幅珍贵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从而才真正开启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复刻研究工作。

 

 

  绘画雕版一丝不苟精细,套印精美是任鹤林年画的特色

 

  在与任鹤林相熟的友人眼里,任鹤林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忙人”。为了发掘和保护历史上开封木版年画的遗存作品,他每天都在笔耕不辍地考究木版年画 ,参加相关研讨会和培训,撰写木版年画的历史,并且把他的研究成果装订成册,在教授培训传承人的时候供大家参考。1988年,任鹤林通过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画收藏家王树村在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发现一批开封木版年画的精品,尤以上世纪60年代开封朱仙镇年画生产合作社刻印的新年画为主,为开封木版年画发展历史填补了空白。

 

 

  手工拓印木版年画

 

  在两代老师的教诲下,任鹤林全面掌握画稿、雕版、印刷全套核心技艺,并在雕版技艺上取得成果,并且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今,他 担任开封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并开设了开封木版年画博物馆,专门从事开封地区和中原地区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广宣传年画艺术,任鹤林主动与大专院校合作,把开封木版年画博物馆作为实践基地,义务为学生讲解授课,并携带作品先后在新加坡、韩国、德国、法 国、意大利、美国、马耳他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和文化交流。现在,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省内的中小学,向孩子们讲解开封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和制作技艺。

 

 

  任鹤林每日都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访客给他们讲述木版年画历史和演示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

 

 

  任鹤林携年画专著《开封朱仙镇年画集》出访德国参加法兰克福第58届国际图书展现场, 向德、法青年传授中国木版年画的印制技艺。

 

  2006520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他多年的愿望。然而他并没有就此而止步。他说:“并非上了 “名录”就万事大吉了。要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在全面复兴中再创辉煌,如何有效的治理由此而出现的诸多“乱象”已不时困扰着非遗原汁原味的传承和创新工 作。也需要更多人关注了解开封木版年画的历史地位,以更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他一直不改初心,为开封木版年画的历史地位让更多人了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处奔走,多方呼吁,已走过了40多个春秋……

 

  如今开封古城门两旁的年画已成为古城开封悠久历史的见证和文化标识。图为郑开大道进入开封的大梁门巨幅门神。

 

 

任鹤林制作的开封门神镶嵌在开封市文化会客厅正门,每日迎送国内外游客。

 

(本报记者 李 铎 通讯员 刘新丽)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