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坚持科学发展观  落实服务到实处 真正发挥《中国知识产权报》知识产权宣传主力军作用
发布时间:2006/11/16 11:52:00    新闻来源: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长春,共同参加2006年度《中国知识产权报》年会。首先,我代表报社热烈欢迎各位代表的光临,真诚感谢邢胜才副局长、马维野司长、龚亚麟司长等各位领导同志莅临本次会议。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且要求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要求新闻媒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调动新闻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新闻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推动文化新闻事业和文化新闻产业的更大发展创造条件。可以说,时至今日,我们在几年前预期的国家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中国知识产权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已经到来了!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惟一的知识产权类报纸,也可以说是惟一的知识经济类报纸,要跟上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者、知识劳动者和市场主体服务,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办报思路,扩大报道领域,需要在增强指导性、权威性和专业素质等方面继续发挥优势,在增强新闻性、服务性和贴近性上不断创新,需不断扩大发行量,提高影响力。同志们都知道:百姓有开门三句话“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报社有开门三件事“采编、发行和经营”。为此,我先向大家报告3个数字。第一个:2006年本报出版量1200个版,近800万字(不含特刊),较上年度增加200个版;第二个:按发行考核期计算,2006年本报发行量较上年度增长11%;第三个:截至8月31日,本报经营总量较上年度增长61%。同志们从这3个数字中对本报的年度工作有了直观的了解。应该说,报社微小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在座各位和各地方局领导和同志们的鼎力相助,得益于报社70多位干部职工的努力奉献。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本报的影响力、权威性和综合实力,距国知局党组的要求和读者的期望,距我国蓬勃发展的知识产权事业对本报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要以差距为动力,时刻鞭策自己去拼搏、去奋进。
下面,我代表报社向大家汇报本年度报社的工作。
第一部分   过去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关于报纸采编工作
在2005年成功改版的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从内容到形式又做出了改进与提高。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和纪律,不断提高新闻采编能力和水平,读者对报纸内容总体评价是好的,是肯定的。此部分工作,启章同志有专门的报告,我在此就不多谈了。
二、各站工作情况
    大家都知道,我们各站工作最主要的是两项:一是提供优质稿件,二是全力作好发行。当然,从各地方局与社的合作关系角度,我们也要符合规定作好经济上的互利互惠工作。鉴于各站是报社的“根”,是报社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奉献者,为此,我多讲些站的建设、站的成绩与好的做法,供同志们借鉴和交流。
(一)队伍建设有了新进展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领导重视是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的先决条件。为了将各地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搞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站的领导力量是当务之急。因此,报社要求站长必须由在任的局长或副局长担任。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部落实,效果也是明显的。有些站的同志不无感慨地说,有局领导担纲,我们做具体工作的人就有了靠山,诸如发展通讯员、组织通讯员培训等工作开展起来就会顺利。
2005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本报记者站均获得重新登记。去年还组建了云南记者站,辽宁、山东、浙江三个记者站重新聘用了记者。截至目前,本报已在河南、宁夏、四川、辽宁、广东、湖南、山东、浙江、云南等9省区建有记者站。
在对记者站的管理上,报社及时向各记者站转发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规范报刊社记者站管理专项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各站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自查自纠的情况。为了严格规范记者站的行为,报社还以社发文的形式,对各记者站做出《记者站从业人员八条纪律》的规定,并要求各记者站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二)站的工作有了新突破
    今年有七个站被评为最佳站,这七个站的各项工作都有新的突破。上海站今年突出的特点是发行量全国首位,见报稿件数进入全国十强,用上海站许章林站长的话说,发行和稿件数量的猛增得益于上海渐入佳境的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这个环境已从“要我们订报”逐渐向“我要订报”转变。这种变化是一种质的飞跃。当然,这种变化是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重视分不开的,是得益于上海市知识产权方面的重大事件、新人新事在《中国知识产权报》上得到了及时的报道,同时也是各项组织工作落到实处的体现。为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上海站在各区县知识产权局设立了工作站,并聘该局局长为站长。另外,上海站组织了25位通讯员赴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学习考察,交流宣传报道经验,改进宣传工作思路,完善了上海通联工作机制。
上海站今年在宣传报道方面的特点,一是投稿的通讯员人多面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投稿的通讯员有33人,比前几年增幅较大;二是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增强,孔元中一人见报稿达27篇;三是部分老通讯员坚持多年投稿不断,如刘敏虹同志,十多年来一直为报社投稿,且每年都有5—6篇质量高、有深度的稿件见报;四是动员多方力量投稿,今年上海各委办局、高校、院所的稿件也高于往年。
湖北站在巩固和加强通联网络三级管理的基础上,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可能有些同志对湖北的三级管理不了解,我在此做一简单介绍)。去年年会上,我在发言中提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的湖北站和武汉站,称他们为“湖北集团军”,就湖北省而言,包括武汉、十堰、黄石、襄樊、宜昌在内的各市形成了一个立体交叉式的宣传体系。他们的做法是:
第一,省站以构建通联体系为根本,以政策导向、人才培养、组织协调及奖励为支撑点,坚持目标管理,狠抓工作落实,促进通联工作向纵深发展。第二是建立以16个市州为结集点的二级通联网络,加强通讯员的培训,遇到有较大活动时,派员协助当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第三是将通联工作向县、区延伸,组建三级通联工作组,先后在洪湖市、襄樊市樊城区、  秭归县、大冶市、谷城县、武昌区、黄陂区做了重点推进工作。这些深层次的组织落实,使湖北站在2004年度、2005年度的见报稿件名列前茅。因此,在2004年度年会上我们请时任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也是湖北站的站长程时恒同志做了专题发言,还请连续几年每年见报稿件都在30篇以上的赵毅同志做了个人的经验介绍。去年,我们还专门请襄樊市知识产权局马则才局长到会,介绍该局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的经验。
   “湖北集团军”中的重要有生力量武汉站,是连续多年的最佳站,董欣站长在宣传中可谓“尽心尽责尽职”,他们作为市级站,今年见报稿达70篇,比很多处在知识产权工作较为发达的省级站高出许多。
这样的老先进,今年又是怎样做的呢?首先在省内媒体发展了一批特约通讯员,号召他们在给自己从业的媒体发稿的同时,也向中国知识产权报投稿。武汉站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要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文化,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武汉站深知企业是知识产权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自主创新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基地,是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的源泉,同时又是产生知识产权工作新闻亮点的重要领域。围绕着服务企业这个中心,他们展开了一系列工作:第一是出台了《武汉地区知识产权新闻通讯员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在武汉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吸纳了二十几名热爱知识产权事业并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同时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工作人员加入到武汉通联站队伍当中,充分发挥他们长期在企业工作所形成的对企业情况熟悉的优势,及时请他们撰写反映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动态的稿件或提供新颖、鲜活的新闻线索,以进一步扩展和充实武汉市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二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培养企业通讯员。今年年初武汉站召开了一次企业通讯员座谈会,向通讯员通报了武汉局年度宣传计划,并对今年企业宣传工作提出要求。5月份,武汉站又请本地新闻媒体的一些资深编辑给武汉通联站通讯员上了一堂业务培训课。在平时的工作中,武汉站也时常和企业通讯员加强交流,指导他们结合企业的热点、热门话题撰写新闻稿件,使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针对通联工作的薄弱环节,重点出击,推进各市州工作均衡发展。比如,省站积极同孝感市知识产权局进行书信交流,使从来未在中国知识产权报上发过稿的孝感市,今年以来已有5篇稿件见报。咸宁地处鄂南,该市对宣传通联工作历来不太重视,在新局长上任后,省站不失时机地与他联络,使该局局长意识到中国知识产权报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位局长从订报、读报入手宣传知识产权,今年订报50份,创下该市订报量之最。
第三,将宣传通联工作的主战场向企业转移。今年4月,湖北省以省市两级强化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推进工程企业为对象,对其通讯员队伍进行摸底调整,已经选定50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这一举措,为宣传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