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声音 >
王莲峰:行之苟有恒 久久自芬芳
发布时间:2017/4/26 9:27: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原标题:行之苟有恒 久久自芬芳

 

  ——访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商标法研究所所长、商标法教研室主任王莲峰

 

  三十余载春华秋实,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从最初接触知识产权到醉心于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身负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之责与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之任,王莲峰用三十余年如一日的热爱与坚守,诠释着学无止境用志不分,乃能于神的精神。

 

  勤求博采格物致知

 

  1981年,17岁的王莲峰考入了郑州大学法律系。当时我选择了法学专业,并没有太明确的目标。王莲峰说,与知识产权结下不解之缘,始于我大学毕业后。”1985年毕业后,王莲峰被分配到河南财经学院(20103月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此后该学院成立了法律系,王莲峰便开始负责教授法学、民法、经济法等学科,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法的部分内容。

 

  1994年,王莲峰被调入郑州大学法学院,时值国家教育部进行改革,推出法学专业大学本科4年需要学习14门主干课程,知识产权法名列其中。1998年,王莲峰到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跟随我国著名知识产权法专家郑成思进行学习研究。我由此成为郑教授的第一位国内高级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郑教授指导我研读了诸多知识产权法专著及外文资料与判例,而且还引导我如何关注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并撰写专业文章。访学结束后,郑教授送我一本专著,并题字用志不分,乃能于神。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谨遵郑教授的教诲,努力前行。

 

  2000年,王莲峰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欧盟知识产权法师资培训项目,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欧盟知识产权法和相关国际公约。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对商标和地理标志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的硕士论文题目便是《地理标志保护研究》,其间我还发表了一些关于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问题的论文,并主持了一些相关的课题和项目。王莲峰说,虽然在学术研究上一直在努力,但我还是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我萌发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想法。2004年秋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知识产权专业的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知识产权法学者吴汉东教授。当年,我正好40岁,已获得教授资格,但再次成为一名学生,我的内心无比欣喜,而且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2004年,王莲峰调入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专门从事商标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博士生开设《商标法学》《商标法典型案例研习》《商标法专题研究》《商标和其他标识法保护专题研究》等课程,并担任商标法教研室主任、商标法研究所所长。

 

  博学笃行勇毅专精

 

  我从1985年开始从事法学教育,1994年开始从事知识产权法教学。2003年,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2005年我为本科生开设了商标法课程,至今已经过去了12年。为学生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看到他们能够顺利毕业,学有所成,我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据王莲峰介绍,华东政法大学分别于2008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专业硕士、2009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她主要负责讲授商标法专题、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专题、典型商标案例研习等课程。

 

  自踏入知识产权的学习大门开始,与王莲峰老师相识已经有7个年头。她为我们解决商标案件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思路,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拓我们的知识面,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我国商标法的相关条款及原则在各类商标案件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思路。在课堂交流之外,王老师课下会和我们分享她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研究经验,组织我们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她是恩师,也是挚友,她用深厚的法律功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提及王莲峰,华东政法大学2015级知识产权学院硕士生李旭颖向记者表示。

 

  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王莲峰还积极参与并关注我国商标立法修正工作和社会服务活动。2003年我国启动商标法第三次修正工作,期间王莲峰先后参加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召开的商标法专家修改研讨会,并提出了我国商标法有关条款的若干修改意见和建议。

 

  我亲历了我国商标法在2001年和2013年进行的两次修正工作,虽然我国的商标立法在逐步完备,但目前我国的整体商标法理论研究依然薄弱,仍有需要完善的空间。同时,商标法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如商标权的质押、商标权的评估、资产化和证券化等也亟待研究。学海无涯,行者无疆,深感自己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王莲峰表示,商标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商业标识法。我内心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延续我博士论文的研究,构建中国的商业标识保护法体系,期盼这一愿望能够早日梦想成真。

 

  从1994年至今,王莲峰从事知识产权法教学和研究已经26年。一路走来,除了自己坚守理想、执着努力,还要感谢很多人。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有幸跟随知识产权法领域的两位大师学习,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并仿效导师读书、教书、写书,生活虽然单调,但是充满乐趣。王莲峰如是说。(本报记者 王国浩)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