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阿里协助警方半年查获28.8亿元假货
发布时间:2018/9/19 15:49: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9月14日,阿里打假联盟(下称AACA)在京举行秋季会议,公布了其最新打假成绩:从今年4月1日至9月5日,AACA成员共向全国公安机关推送近200条制售假货线索,捣毁214个涉假窝点,抓获620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高达28.8亿元。据阿里巴巴集团品牌保护合作高级副总裁姚允仁介绍,近半年来,AACA联合各方力量围剿线下假货源头,从根上挖出多条完整产业链,努力实现打假共治以及希望形成一个“执法机关+品牌+阿里”的打假共治系统。


  2017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倡议并成立AACA。据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郑俊芳介绍,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AACA不断探索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打假机制。首先,提升线上维权合作。依托于阿里巴巴线上知识产权保护平台(IPP),阿里巴巴旨在打造一站式、便捷高效的权利人维权体验。AACA为联盟会员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维权咨询通道,帮助会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IPP平台和诚信投诉机制,有效解决各类侵权问题。


  其次,启动平台主动防控合作(鹊桥项目)。阿里巴巴主动防控团队自成立以来,通过实时搜索引擎、文本分析、Logo识别、图片文本识别、生物实人认证等技术手段,已搭建了一套行之有效对侵权链接进行上架拦截或者主动移除的防控体系。为了更好地赋能阿里巴巴主动防控团队以识别更多的侵权内容,在2018年1月,AACA宣布与联盟成员共同开展主动防控合作(鹊桥项目)。参与到项目中的成员定期向阿里巴巴提供包括品牌型号、基本产品型号、假货判断标准等信息,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会定期向参与会员披露平台主动删除的疑似商品量,以此加强信息上的互通,防控效果的评估,平台以及减少对传统“通知-删除”措施的依赖性。


  还有,开展鉴定合作。为能够有效地确认嫌疑对象、挖掘扩展目标、锁定违法证据,阿里巴巴在AACA联盟内设立了鉴定合作项目,对各个AACA成员参与鉴定合作的意愿、能力进行了调研,对识别各个品牌假货的热搜词等信息进行了收集梳理,并运用大数据能力筛选出嫌疑值较高的测买目标。联盟设立专门的抽检资源,配合成员品牌对疑似目标进行抽检,并汇总到AACA成员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将反馈到联盟,并将特定目标推送至执法部门。


  另外,进行线下专案合作。自2010年起,阿里巴巴利用大数据协助权利人分析、锁定嫌疑人,配合执法部门进行电子证据采集、搜证及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数年的合作磨合,形成了“阿里+品牌权利人+执法部门”的三方合作打假模式。


  再者,提起民事诉讼。AACA成立后,阿里巴巴联合权利人展开对售假分子进行民事诉讼合围策略。2017年,阿里巴巴作为电商平台第一次发起了针对售假卖家的民事诉讼,与权利人合围打击,尽一切力量加大对制售假者的惩处等。


  郑俊芳介绍,除上述五个措施外,AACA还在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执法合作和培训、理论和法律探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AACA创立之初只有30名品牌权利人加入,一年后增至分布16个国家的105家品牌权利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AACA目前已覆盖了奢侈品、珠宝、服饰、智能设备等12个行业,包括LV、惠普、微软、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打假不是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政府部门的工作,只有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才可以实现‘让假货无处藏身’。”郑俊芳表示,AACA期待更多的打假合伙人加入,共建全球24小时无时差打假共同体。本报记者 姜 旭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