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声音 >
企业转型升级 诠释“晋江经验”
发布时间:2018/9/21 12:56: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安踏、劲霸、恒安、盼盼食品……在我国广大消费者心中,这些品牌想必并不陌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们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福建晋江。


  40年前的晋江,由于海岸线绵长造成的盐碱地,让这里的大多数人靠红薯稀饭过活,侨汇占晋江城乡居民生活费收入的30%以上。这片土地远远谈不上创造力。如果以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来衡量,从1978年的1.45亿元,到2017年的1981.5亿元,40年的时间,晋江实现了1366倍的经济增长,人们倾向于将晋江的成就归纳为“晋江模式”或“晋江经验”。


  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在晋江,一批民营企业家白手起家,将原先一无所有的家庭作坊打造成拥有商标、专利的现代企业。当下,4.84万家民营企业在福建泉州的县级市、陆地面积仅649平方公里的晋江扎根生长,共拥有近7万件注册商标、近4万件授权专利。晋江得以“品牌之都”闻名全国,连续17年跻身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前十名。晋江,通过自身的实践诠释了一条中国农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道路。


  在晋江成长起来的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浔兴),如今是全球第二大拉链生产企业。有效专利达800余件,其中约170件是发明专利。提起企业获得的成就,浔兴副总裁张田认为与企业致力创新、打造品牌的坚持密不可分。1992年,因为产品样式较为单一,还是一家小型工厂的浔兴决定从中国台湾地区引进一项拉链模具制作的关键技术,“那个举动在当时很轰动。”张田表示,浔兴对技术的投入意愿,也延续到了后来的个性化设计中。


  起初,浔兴生产的拉链样式由服装企业提供,为节约拿样、开模、加工时间,2005年,浔兴下大力气开始尝试自主设计。第四年,浔兴设计的新品的客户选中率终于达到50%。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后,浔兴特地聘请专业专利管理人员,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让企业的创新成果被有效保护与运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时,浔兴凭借产品创造力以及在客户中建立的口碑,反倒在一片萧条中赢得发展好时机,企业迅速成长,实现了1984年浔兴刚建立时立下的“要将拉链卖到全世界”的宏愿。


  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都对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盼盼”印象深刻,它是我国首次主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第11届亚运会的吉祥物。看准这一文化价值,1996年,福建省晋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前身,下称盼盼食品)注册成立,立即将“盼盼”在第30类方便食品上提交了注册商标申请。盼盼食品监事李清源回忆,起步时,市场上什么反响好企业就生产什么,20多年中,企业一步步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公司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盼盼法式小面包”“艾比利薯片”等产品,品牌价值逐渐凸显。


  “爱拼才会赢”,民营企业家们敢为天下先,从田间洗脚上岸,以“闲人”“闲钱”“闲房”起家,寻来技术、人才、商品,进行创新、打造品牌。他们的成功也同样离不开当地政府尊重商业规律、因势利导。1985年,晋江市政府提出“质量立市”战略,1998年又提出“品牌立市”,鼓励企业提交商标注册申请、发展自主品牌,并于2003年决定打造“品牌之都”。2005年,晋江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开始全面规划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


  “敢创才能赢”,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晋江面对的挑战不再是建立在资源规模上的、从无到有的复制式创造。正如晋江市副市长王文晖所言,经过40年的发展,晋江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企业不仅需要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也得学会主动出击、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延续并创造更多属于这片土地的“晋江经验”。本报实习记者 邹碧颖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