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流浪地球》能否成为国产科幻电影的推进器?
发布时间:2019/2/21 14:22: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随着2月4日新春钟声的敲响,2019年春节档票房大战也正式拉开帷幕。由郭帆导演,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上映前夕就备受社会期待。影片不负所望,在2月5日上映当天,豆瓣就给出了8.4的高分,与2015年好莱坞电影《火星救援》的评分相同;淘票票和猫眼两大购票平台也分别给出了9.2、9.3的高分。在口碑助推下,《流浪地球》票房逆袭,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截至2月13日凌晨,该片上映9天已累计获得26.36亿元票房。


  1月20日,果壳网旗下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在京举办的“时空观影团”《流浪地球》观影会上,郭帆和刘慈欣与媒体分享了创作心得。《流浪地球》讲述的故事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并将借助木星引力加速,争分夺秒地带领地球逃离太阳系,去寻找新的家园。而据郭帆讲述,电影故事只源于原著中一段简短的描述:地球经过木星。刘慈欣认为,原著为电影提供了一个背景,而无论是电影的制作工业,还是郭帆在电影中注入的中国文化内核,这都是一次国产科幻作品的成功再创作。在场的不少影评人也表示,《流浪地球》或许还未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但它确实为以后的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树立了一个高标杆。


  字斟句酌改编科幻作品


  2014年,我国电影票房达到300亿元,连续多年实现票房高涨幅。在这一年中,《星际穿越》《变形金刚》等由国外引进的科幻类电影票房占比近30%,这也让许多国内大制作公司看到了机会。同年11月,中影集团宣布将对刘慈欣的3部短篇小说《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微纪元》进行电影改编,半年后,郭帆承接了《流浪地球》的制作项目。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国内对科幻作品的改编创作热情大涨,一年内有20余部科幻小说卖出版权。此前,游族影业更是高调宣布将以每部2亿元的投资成本投拍6部《三体》系列电影。然而随着传出《三体》特效团队退出、拍摄素材被废弃等消息,以及多个科幻项目因制作条件不足而相继停摆,国内投资方对科幻电影市场的热情迅速冷却,《流浪地球》同样不被看好。


  郭帆讲述,他就是承受着这样巨大的心理压力,开始投入进剧本的改编创作中。


  郭帆首先花费了近8个月时间构建起《流浪地球》庞大的世界观体系,随后邀请龚格尔担任制片人及编剧,编剧团队4个人,拿到的剧本首稿是“地球经过木星”这6个字。龚格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道:“我们4人首先各自发挥想象撰写提纲,选择其中好的部分进行整合后,才进入集体创作阶段。编剧之间最常争执的点是:某一设定是否合理,情感表达是否契合原著作者所想表达的核心精神,这样的设置是否贴合刘慈欣的作品气质。”


  郭帆提及,他和龚格尔也曾犹豫是否应该把刘慈欣请来参与剧本创作,但是他们此前了解到,刘慈欣对于改编的态度是:影视改编小说绝不能照搬,一定要再创作。电影必须交由专业的人去制作,观众看完小说和电影的心情应是一致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应该在改编过程中被完全借鉴。


  观影会后,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策展人沙丹评价,《流浪地球》既有中国元素,同时又属于世界;著名文化学者戴锦华认为《流浪地球》成功呈现了刘慈欣作品特有的元气;“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也表示,《流浪地球》的电影在气质上与刘慈欣的原著非常契合,恢弘的想象和宇宙的浪漫延续了刘慈欣作品典型的开阔气质,又包含着一种立足于中国百姓日常生活和情感的柔软气息。


  步步为营打开电影市场


  《流浪地球》电影上映以来,无论是主创团队、业内还是普通观众,经常被问及也经常自我求解的一个问题是:《流浪地球》真的能够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吗?


  “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启应当是业界持续共同努力的结果,至少需要在未来不断出现数个《流浪地球》级别的科幻制作后,才能判断《流浪地球》当下的成功,是否意味着真正迎来了科幻元年。”龚格尔告诉记者。刘慈欣在观影会现场也提出了他对国产科幻电影未来发展的期望。他认为,科幻电影应在基于优质原创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的制作,且不能被某一创作框架桎梏。此外,科幻电影制作应把握住一个行业标准,确保作品质量,这样才能形成科幻电影制作的良性循环,进而建立起中国的科幻电影工业体系。


  知名科幻影评人“电子骑士”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美国无疑是科幻电影制作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并且拥有可以承担科幻大制作成本的观影基数。在经历了近100年的科幻电影发展史后,美国已形成“以科幻商业大片推动市场,积极尝试多元小成本科幻制作”的科幻电影体系。虽然《流浪地球》采用了美式制作模式,但与美国制作规格仍有一定差距。然而,《流浪地球》的成功至少说明,中国本土市场有足够的科幻作品观影基数,只要故事的精神核心与中国文化思想一致,观众也能接受美式故事叙述风格。对于未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方向,“电子骑士”表示,中国科幻电影的不能因《流浪地球》的成功而束缚于这一表达类型,科幻喜剧、科幻歌舞剧等独立科幻电影类型同样值得尝试,中国市场需要培养多元的导演、编剧人才,冲分挖掘中国电影市场潜力,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科幻电影认知体系和制作工业体系。


  据郭帆介绍,《流浪地球》的主创团队考虑在电影收回成本、条件成熟的时候拍摄续集。主创团队也曾设想借鉴好莱坞制作的衍生开发模式,但是目前只是配合电影宣传,推出了推进器外形的悠悠球和联名款棒球帽等几样快销品。不过,据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布的消息,经《流浪地球》电影版权方委托,借助上海知识产权中心对外推介渠道,版权方拟对外许可《流浪地球》衍生品开发权,可用于各类衍生商品销售或活动组织。


  对此,“电子骑士”认为,参考好莱坞《变形金刚》《星球大战》等知名科幻电影的衍生产品开发,多有专业的科技公司和工业生产团队提供衍生品设计制作服务,从线上渠道、零售产业再到商业地产,已打通一条完备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反观国内科幻电影产业,目前优质的科幻作品数量有限,市场缺乏商业氛围,科幻电影工业体系也尚未完备,所以业界不必急躁,首先还是要把电影制作本身做好。本报实习记者 李杨芳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