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高层论坛︱开幕式致辞摘编
发布时间:2024/5/7 14:31: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致辞摘编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功能作用

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申长雨

 

  2023年对知识产权事业而言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推进了新一轮知识产权机构改革,将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纵向缩短了管理链条,横向加强了协同联动,整体提升了管理效能。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这一轮改革中也得到有力加强。党中央批准印发《知识产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进一步健全了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批准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观统筹。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审议通过《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并以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举行了国务院第四次专题学习,打出了一套知识产权领域的“组合拳”。

 

  同时,我们还成功举办了两场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纪念主场活动,有力密切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北京主场活动致贺信,李强总理会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邓鸿森总干事,丁薛祥副总理出席主场活动宣读总书记贺信并讲话,活动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前所未有。日内瓦主场活动也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各方赞誉。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突破400万件的国家。PCT国际专利、海牙体系外观设计、马德里国际商标申请量稳居世界前列。新修订的专利法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专利开放许可、专利权期限补偿等制度全面落地。商标法修改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修订草案已报送国务院,提出一系列创新性制度设计。《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及其推进计划深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高标准推进,严、大、快、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高到82.04分,再创新高。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在其评选的第二届全球奖中,中国企业获奖数量再次位居各国之首。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时代大势,着眼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的主题是“变革与传承: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是我们立足知识产权功能定位,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项具体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提供着重要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制度供给来讲,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模式,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不仅是一种新型的产权安排机制,还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和高效的市场转化机制,能够实现激励创新、促进转化、产生效益、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可以说,知识产权从制度上解决了创新的动力源问题,是以法治方式激励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从技术供给来讲,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个国家的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质地理标志产品、优良植物新品种、高水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高价值知识产权,体现着生产力要素的发展水平,彰显着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和综合国力。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型经济、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以版权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和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是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关键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功能作用,着力提升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水平,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完善大保护工作格局,提高整体保护效能,更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推动加快完善产业布局。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专利链,做大做强专利密集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加快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一省一策”共建知识产权强省,助力各地新质生产力竞相发展。

 

  三是推动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强化先进绿色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应用,畅通绿色技术专利申请审查“快速通道”,支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绿色产业发展政策协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更加积极主动深化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完善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四是推动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助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流动。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推动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积极性。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完善知识产权生态系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

有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陶凯元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事关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事关国家安全和对外开放。它可以赋能和整合其他生产要素,具有乘数和倍增效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创新与知识产权直接相关、关系最为紧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法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人民法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相关情况。

 

  第一,服务技术创新,推动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和水平,直接关系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直接影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人民法院坚持严格保护理念,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敢用善用惩罚性赔偿,不仅让受害者权益得以挽回,更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在319件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5倍。审结“盼盼”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对恶意攀附商誉的行为适用4倍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超1亿元。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技术、5G等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保护,充分发挥发明专利等技术类案件集中审理优势,依法积极适用证明妨碍排除、证据保全、司法鉴定等规则,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审结“蜜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在判赔2.18亿元的基础上,执行中促成全面和解,侵权方获得使用许可,权利人最终获偿6.58亿元,该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

 

  第二,服务产业创新,推动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常常导致产业格局的调整。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民法院积极、及时回应新质生产力市场化产生的新问题,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清晰的司法边界。依法妥善审理涉及数据、平台企业等案件,合理划分数据权益权属及使用行为边界,维护用户数据权益和隐私权,完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审结“刷宝App”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探索明确非独创性数据集合的法律性质,依法有力保护平台经营者收集、存储、加工、传输数据形成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有关司法解释起草工作,就数据产权保护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促进司法保护规则完善统一。

 

  第三,服务制度创新,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推动加快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创新资源有效配置,需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人民法院注重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有效规制平台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低价倾销、强制搭售等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市场封锁,促进公平竞争,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在2023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期间,发布10件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回应民生关切,强化规则指引,依法惩治损害竞争行为。加快推进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制定,做好与反垄断法规政策衔接,健全完善反垄断案件裁判规则,细化明确垄断行为判断标准。

 

  第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法院注重用生动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案例、事例,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充分展现我国知识产权审判科学、公正、高效的制度优势。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了2024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3年)》、2023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其中“西门子”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人民法院全额支持权利人1亿元的赔偿主张,彰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大力打击恶意攀附行为的鲜明态度。人民法院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加强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旗舰出版物”——《法官专利案件管理国际指南》“中国专章”的编写,指导上海、福建、海南、广东四地法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诉调对接,共同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等公正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制度建设“增激励”、以法律实施“强保护”,为创新创业者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以法治之力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中国司法智慧。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的业务交流、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推进完善协同配合机制,加快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共同开创新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

 

史卫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胸怀“国之大者”,立足检察职能,聚焦促进科技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

 

  深化综合履职,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综合履职是检察机关应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保护需求而探索开展的改革,旨在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检察机关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办案质效持续提升,监督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万件3.07万人,人数同比上升52%,惩治力度不断加强。同时,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大幅增加,总数达3381件。其中,受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1397件,同比上升2.3倍,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726件,同比上升8.1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检察机关聚焦文化遗产、老字号、地理标志等重点领域,有序拓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共立案办理873件,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突出履职重点,有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趋势特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围绕直播电商、网络购物、二手翻新等新兴领域,有力打击链条化、网络化、规模化知识产权犯罪。强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种业安全、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严厉打击侵犯关键核心技术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上海、浙江等地办理涉芯片制造、动力电池、生物医药等领域一批重大有影响力的案件。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401人,同比上升近1倍。针对市场热度高、作品类型新的重点领域,持续加强犯罪惩治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繁荣发展。2023年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著作权类犯罪2748人,同比上升1.4倍。注重发挥典型案例宣传引导作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侵犯著作权犯罪典型案例。

 

  惩治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组织开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办案中强化恶意诉讼线索挖掘,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权利滥用、虚假诉讼、批量维权等行为,积极参与对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等突出问题的共同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在专项监督工作中,通过提出抗诉和制发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法院再审6100余件,移送涉嫌犯罪线索150余件。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移送线索,已依法将129件涉奥林匹克标志和英烈姓名的商标宣告无效。检察机关落实“一案四查”,在办案中同步审查是否涉刑事犯罪、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和公益诉讼情况,各项检察职能一体推进。

 

  凝聚保护合力,打造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升级版。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中也强调,要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形成保护合力。去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挂牌督办重点案件、完善知识产权鉴定体系、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评选、组织同堂培训、联合表扬先进,持续深化协同配合,实现相向而行、同频共振。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降低维权成本,提升司法效率。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权利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636件,同比上升22.6倍。从地区分布看,全国20多个省份都开展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受到社会关注和欢迎。检察院机关加强与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协同配合,行刑双向衔接有力推进。去年检察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建议行政处罚2336人,行政机关已作出行政处罚1738人。建议行政机关移送犯罪线索484件558人,件数同比上升20.7%。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行业合规指引等方式,助力知识产权领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完善顶层设计,夯实知识产权专业化基础。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发《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指引》,提出45项检察举措,为办案履职提供具体指引。首次以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为主题发布第四十八批指导性案例,制发2批16件典型案例,加强办案指导。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推动各地因地制宜设立知识产权检察部门或者专业化办案组织,优化专业人才力量,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建立全国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打造复合型人才团队。

 

  知识产权检察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致力于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最高人民检察院将继续深化与各界协作,久久为功,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加强对创新成果和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开展“检察护企”等专项行动,加强对创新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常态化开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工作,服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扎实推动知识产权战略

有力服务北京“两区”建设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穆鹏

 

  本次论坛以“变革与传承: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是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内在逻辑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核心理念的生动实践,对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等领域新设4支百亿级政府直投产业基金,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57.4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之初增长4倍多,稳居全国第一;中国专利金奖、银奖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知识产权保险试点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得到国家部委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下一步,北京市将把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融入知识产权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中,以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扎实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北京市将强化质量优先导向,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支持高价值专利持续产出,实施高校院所专利申请前评估专项,围绕高精尖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分析,夯实创新主体竞争优势。

 

  北京市将着力促进高价值专利转化,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落实国务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特定领域专利池,持续释放专利转化强大动能。

 

  北京市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推进京津冀跨区域要素自由流动、执法协同,实施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

 

中国已成为全球关键的

科技、创新、创造推动引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副总干事 王彬颖(WIPO中国办事处主任 刘华 代为发言)

 

  当前,“数字时代”和“深层科学”两大创新浪潮方兴未艾,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和第三代互联网等前沿技术飞速发展,深刻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呈现出三大趋势。

 

  第一,全球创新中心继续向亚洲东移。亚洲在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总量的占比从二十年前的50%上升至如今的70%,全球前十大顶级科技集群中有6个都位于东亚,展现了亚洲作为全球创新领先者的地位。第二,创新交流合作不断加强。顶级科技集群正在深化合作,尤其是在专利申请和科研著作发表方面,反映出开放合作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三,创新更加依赖企业驱动。三菱电机、索尼、京东方、百度、小米、华为、OP-PO和中兴通讯等企业正在引领所在科技集群的技术进步,在当地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次论坛的主题聚焦“变革与传承: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中国将知识产权工作视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有力举措。WIPO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的知识产权和创新事业发展。在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建立起高效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全球知识产权申请量的最大贡献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还确立起全球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在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12位,仍然是多年来唯一一个进入《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前15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还指出,中国拥有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首次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

 

  在前沿数字技术领域,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拥有全球60%的计算机技术专利、40%的人工智能专利和33%的半导体专利。中国的数字技术创新持续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增效,数字经济规模现已超过50万亿元人民币,为中国贡献了超过40%的GDP。

 

  五十年春华秋实,WIPO与中国的合作卓有成效,中国已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创造推动引擎,标志着中国五千年创新历程的最新篇章。邓鸿森总干事认为,这一成功归功于中国人民不断释放的创新潜力,归功于中国最高领导层对知识产权战略的高度重视,归功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2024年对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华合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三十周年,也是WIPO中国办事处成立十周年,以及WIPO中国信托基金实施十周年。今年3月,邓鸿森总干事率团访问海南、广州和深圳,会见了政府、学界和商界人士,并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邓鸿森总干事对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重视高质量发展表示赞赏,高度评价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省知识产权领域的最新发展,承诺将加强同中国在运用知识产权促进企业增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

 

  WIPO与中国有着相同的愿景,致力于确保知识产权成为创造就业、吸引投资、支持企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有力工具。WIPO的具体工作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面对前沿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WIPO积极应对,开设全球政策论坛,汇集各国政府、学界、商界人士探讨前沿技术对于知识产权和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最近一届对话会于今年3月闭幕,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中的训练数据及其对版权的影响。WIPO欢迎更多的中国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这一对话。

 

  第二,积极发展与业界的伙伴关系,通过WIPO全球奖和中小企业中介计划,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创造。今年以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体的WIPO全球奖依旧得到了中国中小企业的踊跃参与。

 

  第三,鼓励绿色创新并通过WIPO绿色技术平台(WIPO GREEN)支持绿色企业的发展。目前,WIPO GREEN数据库已经收集了来自140多个国家的近13万项绿色技术,在全球拥有150家合作方。中国是WIPO GREEN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绿色技术在WIPO GREEN数据库中所占比重达到7%,并通过WIPO GREEN加速器项目,推动绿色技术的落地实施。加速器项目北京试点成功落地实施的两个项目被《WIPO GREEN 2022年度报告》列为“具有影响力的案例”。2023年,WIPO任命了“WIPO GREEN中国大使”,旨在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绿色专利方面的合作。

 

  第四,“青年和女性”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议题。WIPO学院是支持青年和妇女获取知识产权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平台,通过远程课程、暑期班和联合硕士学位项目,帮助他们利用知识产权推动创新创造。2023年,WIPO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的四期暑期班共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的475名学员;此外,WIPO学院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在华落户了第二个知识产权联合硕士学位项目,聚焦知识产权和创新政策,将于2024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

 

  第五,推广包括专利、商标、外观设计、地理标志及仲裁和调解等在内的WIPO全球服务体系在成员国内的有效运用;探索知识产权与商业金融等的最佳转化模式及其社会效益,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让知识产权产品的生产者放心,使用者满意。

 

  面向未来,WIPO愿与中方一道,赓续五十年友好合作,在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增长和发展中并肩前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