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展示(二)
发布时间:2012/12/3 12:43: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靶向抗癌新药对肺癌说不

2002年,王印祥、丁列明和张晓东三位博士把一种名为靶向抗癌新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带到中国,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资金短缺,研发薄弱,设备不足,都注定了王印祥一行人创业道路的坎坷不平。然而,面对曲折的创业之路,他们并未轻言放弃,而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使公司和项目在曲折中一步步地成长。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研发出了一种“新型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稠合的喹唑啉衍生物”(专利号:ZL03108814.7),该专利旨在研制一种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酶为靶标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药,属于国家一类化学新药。这种新型的靶向抗癌药能特异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并攻克了传统抗癌药特异性差、毒副作用大的难关,是癌症病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药物。

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为凯美纳,在20116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并于7月正式上市销售。8月,凯美纳上市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与会的国家及省市领导均对凯美纳寄予厚望,卫生部部长陈竺更是赞赏有加:“凯美纳的成功研发堪比是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

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开发成功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它的成功上市打破了这一领域一直以来欧美大型制药企业的垄断。研究结果显示,埃克替尼在疗效及安全性上均优于进口对照药易瑞沙,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这意味着中国有了与进口药相媲美的国产抗癌新药。凯美纳的价格显著低于进口药,疗效和安全性均更优于进口同类产品,上市后深受肿瘤专家和病人的欢迎,上市一年销售额超2.5亿元。

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的成功研发,填补了我国在靶向抗癌药领域的空白,造福了广大的肺癌患者,已成为国内恶性肿瘤治疗的里程碑。正是因为埃克替尼的成功研发,作为该件技术的专利权人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将以此为契机,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创新药物。

点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评价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创造了4个第一:中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抗肿瘤药、全球第一个激酶抑制剂(TKI)互为对照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亚洲第一个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抗肿瘤药、盐酸埃克替尼III期临床试验是第一次在中国采用进口专利药(吉非替尼)做头对头双盲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

起重机装置技术构建美好家园

从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场馆建设到中石化大型乙烯设备吊装工程,从上海世博会馆建设吊装到京沪高铁高架桥工程, 由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组合式自拆装平衡重装置”(专利号:ZL200410014776.5)广泛应用于我国重大工程项目, 有力支撑了我国重大工程和基础建设装备与技术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

在工程机械领域,起重机一般配备有平衡重,在起吊过程中起到平衡吊重侧力矩的作用,以防止起吊过程中起重机的倾翻。但随着大吨位起重机的开发,要求整车越来越紧凑,为满足大吨位起重机的要求,只有增加平衡重重量,才能满足起重机在大臂长、大幅度下的整机稳定性,但是平衡重重量过大,整车不能上路行驶成为了起重机技术上的难题。“组合式自拆装平衡重装置”解决了大型起重机既需要满足行驶质量限制又需满足多种工况下起重性能要求及快速安装与转场的难题,创新设计了组合式平衡重自拆装装置及快速挂接系统,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自该专利应用以来,实现新增产品销售额130亿元,新增利润37亿元。同时,系列产品的成功开发和销售,提高了我国工程起重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进口产品的数量与价格逐渐下降,并实现出口366台,分布在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新增出口额20亿元。同时,该专利的应用使徐工70-100吨汽车起重机产品升级换代、成功开发出100-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独立研发并批量生产百吨级至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的国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技术进步。

点评

该专利使起重机不用辅助设备能自行完成平衡重的组合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工作速度,减轻了工作强度,通过平衡重的组合,减轻了中、大吨位汽车起重机行驶中的重量,降低了重心高度。此外,该专利的应用打破了行业内的国际垄断,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技术进步。应用该专利的“QAY500全地面起重机”获2008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称号、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特别金奖以及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QAY300全地面起重机”获国家自主创新产品。

煤直接液化技术解能源匮乏难题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张,人类对于能源的依赖也日益升高,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告急让人们重新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我国能源以煤为主,油气相对短缺。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5%,石油的安全可靠供应面临挑战。

煤直接液化是目前由煤生产液体产品方法中最有效的技术路线,但由于煤直接液化工艺过程复杂,涉及大量世界性技术难题。所以,国内外只完成了中间试验厂的建设和试验,难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煤炭直接液化的方法”(专利号:ZL200410070249.6)一举攻破了上述难题,实现煤直接液化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据了解,该件发明专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炭直接液化工艺,实现了煤直接液化工业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转,能够有效防止矿物质沉积和结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液体收率,并同时为液化产品进一步加工提供了优质原料。

神华集团利用该件专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了世界首套百万吨级规模的煤直接液化示范厂。2008年,在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和企业的支持下一次打通全部生产流程,生产出合格的石脑油和柴油等产品。2012年上半年,示范工程生产柴油24.89万吨,石脑油12.57万吨,液化气5.31万吨,实现利润2.7亿元。由在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石油需求数量每年都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神华集团自主研发的煤直接液化发明专利,对解决我国石油短缺,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点评

神华煤制油百万吨级示范工程试车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将为解决我国石油短缺、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安全提供重要途径。对增强我国能源自我保障能力,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走中国特色的清洁能源道路具有深远意义。

多小区联合检测为3G网络护航

生活在现代,没有手机可不行,而你的手机上如果没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下称3G),那你一定会被认为是“奥特曼”。但在3G系统中,蜂窝小区间的同频干扰是一个关键的核心问题,极大影响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小区边缘的极端干扰则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称大唐)攻克各种难关,研发的名为“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0410080196.6)的发明专利破解了这一难题,在2004年提出了有效抑制同频干扰的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进行了充分的仿真评估,并在外场测试中体现了优良的性能。

据悉,2005年在保定开展的“TD-SCDMA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大规模组网试验中,该件专利的应用极大地消除了多小区间的同频干扰,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组网问题,为TD-SCDMA系统成功进行全国大规模组网和产业化应用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国内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行业标准和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国际标准也为应用该专利提供的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而专门对其标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和参数指标进行了修订。

大唐的这件专利是实现多小区联合检测功能的基本方法,已经普遍地应用在TD-SCDMA现网运营的各类基站、终端、芯片以及相关的测试仪表中,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中国TD-SCDMA用户已超过6000万。截至201112月,中国移动已完成四期TD-SCDMA网络建设,大唐的系统设备份额约占1/3。在该件专利及相关专利基础上开发的TD-SCDMA系统设备和终端芯片,显著地提升了产品性能,增强了大唐的系统设备和芯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点评

该专利所提供的技术可以实现同频多小区组网,得到与CDMA系统相当的频谱复用效率。通过利用多小区信号的结构化信息进行多小区同频信号的联合检测来有效地消除相邻小区的同频干扰,降低了接收有用信号的噪底。该专利是TD-SCDMA系统成功实现全国独立规模组网的关键技术,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和全国业务应用的关键所在,也为TD-SCDMA产业的成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双能技术开创安检新领域

当下,公共安全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尽快研制出能够对特殊核材料、毒品、爆炸物等各类危险品进行有效物质识别的技术和仪器设备,正在成为世界安检领域的迫切需求。清华大学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X射线的设备、方法及材料识别系统”(专利号:ZL200610011944.4),以磁控管为微波功率源的脉冲交替双能加速器,实现双能加速器在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应用的关键突破,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期间,作为安全检查设备租赁的供货商,威视股份所提供的双能安全检查系统,对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及重大活动的安全顺利举行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大型双能安全检查系统已出口到荷兰、挪威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面覆盖了现有大型双能安全检查系统的新兴市场。

该专利实现了对不同物质材料属性的识别,有效提升辐射成像检测的技术水平,提高对特异物质如核材料、毒品、爆炸物等危禁品的探测准确率,为海关、民航及其他行业提供更强有力的高科技安检工具,为打击恐怖犯罪活动、保障国际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 该项目还积极实施了海内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在中国、美国、德国、英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专利申请,其中获得中国、美国专利授权,形成了科学完善的全球专利战略布局。

点评

“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X射线的设备、方法及材料识别系统”,有助于实现安检设备的小型化,方便地交替产生具有足够能量差距的双能X射线,并确保了足够的分辨率,实现了该领域的技术革新,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作了很大贡献,技术先进程度高。其专利布局科学完善,先后共有13项技术提交了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中11项技术在美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专利申请。

改善纱疵造就竹节之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纺织品开始向多样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原材料和花色的变化上。山东岱银集团研发的“一种交捻竹节纱的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0610069763.7)创新性地将数控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编码器跟踪技术应用到传统细纱机上,生产出了一种粗细变化的“交捻竹节纱”。

在面料纺织过程中,竹节本来是纺纱领域的一种纱疵,会使面料产生色档、布面凹凸不平等问题。该集团研发的“一种交捻竹节纱生产方法”,颠覆了纺织领域追求纱线粗细均匀、面料表面平整的传统理念,将纱线“竹节”疵点,通过设备改造,实现在传统环锭纺纱机上生产竹节花式纱,竹节花式变化丰富,风格多样;同时,提高了竹节纱的成纱质量,是纺纱生产技术领域一种新的突破。

该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后,很快被市场认可,生产出来的交捻竹节纱,在牛仔布、装饰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截至2011年底,累计生产14.3万吨竹节纱,新增销售额42.839亿元,新增利润4.0735亿元。

该专利的实施为纱线和纺织面料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我国纺织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了附加值,提升了我国纺织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点评

“一种交捻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利用面料制造过程中的纱疵,对其进行精准的控制,形成竹节花纹,技术新颖。该专利将数控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编码器跟踪技术应用到传统细纱机上,通过控制系统改变传统的方式以产生竹节。最终使生产的纱线达到粗细变化、而且竹节长度精确、倍数变化明显的效果。

特高压变电器促电力运输节能

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用电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电力能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的现状,决定了能源资源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建设发展“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的特高压交流骨干输电网架”已成为中国电力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可以最大限度的、最经济的满足未来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巨大需求,1000千伏变压器是特高压输电工程的中的关键设备,这种变压器的研制对成功实施特高压输电工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能显著提高我国变压器的制造能力和水平,还将使我国的变压器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

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商业运行输电工程。国际上没有适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也没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可借鉴。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电西变)自主创新,开展特高压变压器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同时,通过承担国家、省市和西电集团科技计划任务,加快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进度,提高研发成果水平和质量,研制出了“特高压自耦变压器”(专利号:ZL200620136205.3)实现了特高压电力设备国产化。

西电西变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与示范”项目中《10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变压器核心技术的研究》课题任务。在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经过艰苦的关键技术攻关,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投入巨资研制了1700kV 610MVA2000kV 1000MVA双柱式特高压变压器样机,两台样机全部一次性通过全部试验,验证了特高压变压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点评

“特高压自耦变压器”是目前世界上单柱容量最大的特高压变压器。主体变压器和调压变压器分箱布置,第三绕组电压稳定性好;具有生产制造、运行成本低、整体损耗低、节能环保的特点,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累计已经生产4台,销售额为1.17亿元,利润是3032.84万元。专利权人还积极建立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有效避免专利纠纷。

(记者 王璐 实习记者 于朗添 整理)

 

(编辑:朱杉杉)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