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丁列明:促进创新药物发展
发布时间:2013/3/19 9:13: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植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将迎来一段黄金发展的良好时机。为了促进我国创新药物的发展,加快创新药物审评,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联合其他人大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增加药审中心编制。目前国家药审中心(CDE)编制不到300人,一线审评员只有100多人,但却要面对大量的仿制药和创新药的审评,而美国FDA的相应部门化药审评中心(CDER3000来人,生物药审评中心(CBER)近1000来人,相对于2011FDA仅批出来30多个创新药物来说,我国CDE的业务量与人手严重不匹配,其结果是评审员身兼数个领域,专业性不强,评审水平不高,工作严重超负荷,导致包括创新药的评审严重滞后,影响国家创新药的发展。因此,药审中心急需大规模增加编制,扩增新药审评员数量。

 

第二,对创新药物与其他品种分开报批和评审。创新药、三类药与仿制药等不同申请都由国家药审中心来负责审评,使得国家药审中心已严重人手不足的现状雪上加霜,建议将创新药申请与其他三类药、中成药、仿制药、改剂型等申请分开,国家药审中心有限的专业水平较高、经验较强评审员重点放在创新药的审批,其他类别的申请可以由各个省市药监局的相应业务部门抽调评审员,由国家药审中心专业水平、业务能力较强和审评经验较丰富的评审员指导进行审评。

 

第三,提高申报门坎,增加申报费用。国家药审中心目前承担的审评任务大部分来自仿制药的申报,有些品种出现同一药物几十,甚至上百家企业申报,这些申请中不乏部分申请中资料不完善甚至不真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但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申报费用的门槛过低,冒险甚至弄虚作假的成本过低。如果能提高申报费用的门槛,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显著降低这种随意凑足资料申报的现状,减低药审中心的工作量,提高申报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又可以增加药审中心的收入。作为真正在进行新药研发的申报企业,这种成本的增加远远好过浪费目前这种过长的等待时间。

 

第四,成立专家小组对申报品种的急需和重要程度进行评定和分类。改变目前这种申报品种过多、造成评审进度滞后的现状的另一个建议是,成立一个由一些临床专家和新药研发专家组成的独立评价小组,对目前这些积压的品种就其临床急需程度进行独立评估,然后对其进行分类,急需的品种可以优先审评。

 

第五,按照国家之间对等的原则,提高对跨国药企在我国注册品种的门坎。国家药审中心在评审国外跨国药企的申请时,在对这些申报进行专业技术审评的同时,也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特派记者 姜旭)

 

(编辑:肖悦)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