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科研经费发放探索市场化道路
发布时间:2014/3/14 10:33:00    新闻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一号提案引发关注。提案聚焦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产学研转化等提出了创新建议,这与深圳在去年底出台的《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在理念上不谋而合。

 

    业内人士认为,科研经费的发放在市场化程度上不能一刀切,基础性研究仍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而在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上,则首先要理顺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的责权利。

 

    讨论:科研经费发放如何透明高效?

 

    建议:基础性研究不能完全市场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全国政协一号提案由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全名为《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提案》。提案指出,我国财政科技投入35年间增长100多倍,仍面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比如贪污滥用科研经费,比如科研经费使用申请中审查名目繁多,科研人员无法潜心科研。

 

    一号提案建议,以绩效为导向建立健全针对不同创新活动的分类评价机制,改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比如试行项目贷款制,即在政府技术创新项目中采用低息或无息贷款形式进行投入,贷款需在结题后偿还,对于转化效益突出的项目可予减免。

 

    而在深圳,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三大未来产业皆是深圳产业结构转型的重点领域。深圳市人大代表饶永曾经做过统计,深圳每年的科技研发资金、总部经济奖励加起来有几十亿元,2012年科研资金预算约为16亿元,去年更是达到了18亿元。

 

    但根据南方日报记者此前的调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科研经费申请手续繁杂,且中介机构还声称可以帮忙走“特殊通道”,部分企业的科研经费申报过程中,中介费最高可达申请资金的50%

 

    与此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却面临研发经费不足导致发展被制约的问题。“我们公司有创新技术团队,迫切希望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深圳一家智能设备研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三成多的销售额要用于研发,再加上推广产品也有很大的投入,资金非常紧张。

 

    对此,去年底出台的《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明确表示,深圳市财政将首批投入6亿元进行科研经费发放的创新。具体的措施包括用4亿元的财政资金,撬动40亿元专项贷款给科技研发项目,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可通过申请该项目实现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过去由政府财政直接拿钱进行科研经费划拨是政府导向,很难体现出市场的作用。如今鼓励项目贷款是市场导向。”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运用贷款机制和银行利率市场化,逐步将权力交给放贷和收贷的两方,“银行认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就进行贷款,否则就不予贷款”。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何震宇看来,科研经费的发放向市场化靠拢有合理的一面,但是这个政策不能一刀切。企业和高校的科研成果有各自的作用,应该各司其职。

 

    “高校研究以产品为导向不太合适,而企业要完成巨大的技术研创性的成果也不大可能。”何震宇认为,基础性的科研应该由高校做,应用型的科研由企业做,两者结合的科研则由双方合作。“科研本身是有风险的,一个成功的研究背后或许有若干次失败的例子,很难确保哪个研究会成功”。

 

    对于何震宇的担忧,此次政协一号提案中便提及,对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性和前沿性的科技项目和平台建设,应由政府直接投入,但要加强统筹,避免重复低效立项,而具体实施可交由第三方负责。

 

    而具体到深圳如何以市场为导向配置政府科技资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陆健曾作如下解释。他认为,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上游环节,政府应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而在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中下游环节,市场的作用则要不断增强。

 

    讨论:如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建议:首先理顺成果转化的责权利

 

    在政协一号提案中,还对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进行了建议。除了逐步形成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使用、晋升和利益分配机制,还建议实施一些特殊的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政策,如科技人员依靠财政资助项目的成果进行创业,知识产权可完全归创业者个人等。

 

    “科研人员不能从科研项目获得报酬,人员精力、设备后期维护等都是无偿提供的。应该在保证科研规则合理性的情况下,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强监管”。何震宇认为,目前科研制度的问题还表现在难以体现脑力劳动的价值上。

 

    何震宇表示,目前的科研工程实践是重设备不重人力,但实际情况却是脑力价值大于设备价值。“比如10000元的科研项目,其中的8000元到9000元会用来买设备,其余的1000元则用于配置办公用品或差旅费。但买了设备还要维护,后面的钱去哪里拿?”

 

    “更重要的是,操作设备的人的工资由谁来支付?”何震宇认为,对于这一点,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和科研企业、高校专业人员进行商讨,制定一个更为合理又能促进科研人员积极性的科研制度。

 

    何震宇曾在香港深造,他表示,香港的科研项目中教师的产率是非常大的。教师可以把科研经费的大部分用在科研人员身上,能够更为自主地使用经费,投入到人力脑力上。但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不能贪污或挪用经费,这部分的监管也非常严格。

 

    事实上,在去年的深圳虚拟大学园联席会议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指出,2012年国内高等学校技术合同成交额仅占全国成交额总量的3%不到,高校技术转移遭遇困境的根源就在于,高校技术成果转化中责权利不清晰,导致高校难以调动发明人的积极性。

 

    对于转化率低的问题,何震宇认为,高校的研究是基础性研究,向产品转化也有很长的时间和步骤。而国内往往很多企业都是销售导向的,并不具备将高校核心技术产业化的能力。

 

    “香港的高校未必要求一定要做出产品,高水平的论文也是扩大香港学术影响力的表现,而且企业的很多灵感的来源、革命性产品的创新,其理论突破都来自于高校的论文。”何震宇表示,目前的科研项目对论文、专利和产品都有要求,内地的科研工作者压力很大。

 

    对于提案建议的“科技人员依靠财政资助项目的成果进行创业,知识产权可完全归创业者个人”,何震宇认为,这是对科研人员的利好消息,会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过,科研成果离不开高校和个人的努力,这样又摈弃了高校和政府的利益”。

 

    “现在整个体制没有扭顺,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化仍然受到行政管制”。宋丁表示,一般高校科研专利两年不转化就会失效。从政府管理的层面看,应该配合科研机构做市场化制度的建设。科研人员作为科技成果的支撑,然后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风险评估,找到投资资金,给科研人员压力,也能提高科研水平,并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记者 昌道励)

 

 

(编辑:白逸群)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