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扬州非遗"大阅兵" 千人展开阵营"斗舞"
发布时间:2014/4/17 9:11:00    新闻来源:扬州网-扬州日报

416上午,由扬州市文广新局、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广电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扬州市文化馆等单位承办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月开幕式在国展中心举行。近千位民间艺人齐聚一堂,比擂竞演,创下扬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项目最多、参与最广、内容最全、形式最丰富的一次“非遗”盛事。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月开幕式上,跳加官、高跷、龙舞、跳娘娘,以及社火等来自各县(市、区)的代表性非遗项目进行了民俗文化大会串展演。在这次非遗“大阅兵”中,扬州传统文化呈现出历经十年保护、传承后迸发出的勃勃生机。

 

截至今年,我国非遗保护已整整走过10个年头。非遗,也已从当初一个陌生的词汇转变为国人心中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记忆。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为期两个月,其中,主会场共有20场系列活动,包括首届非遗工艺博览会、“非遗精粹耀名城”专场演出等活动,广陵区、邗江区等6处分会场也安排了17场活动。

 

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林、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永如、副市长董玉海等出席开幕式。

 

民间文艺

 

十余节目同台“串烧”

 

一曲欢快的《欢聚一堂》开场,舞动九条长龙蜿蜒冲天,杖头木偶演绎变脸喷火,临泽高跷舞姿雄健,十余种民间文艺节目同台献技,项目涵盖县级至国家级非遗项目。

 

在现场,3位演员扮演“福、禄、寿”,再现古时戏曲重大演出的开场情景。他们和着场面鼓乐的节奏,灵活运用各种夸张性身段、步法,循着独特的舞蹈程式,欣然起舞,边舞边“跳”,边向台下逐一展示“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等吉祥祝辞条幅。

 

跑马阵的数十位百姓演员来自宝应县黄塍镇,他们装扮成五色马,手执马鞭,在头旗和二旗的引导下变换队形,演绎西汉时期传承至今的大型广场舞蹈。

 

此外,来自扬州各县(市、区)的普通群众,还自发表演了威风锣鼓、民间杂耍、肩担木偶等传统文艺节目,这些鲜见于各种传统节庆的表演形式串联呈现,令在场观众大饱眼福。  

 

百姓演员

 

近千人展开阵营“斗舞”

 

偌大的室内广场,近千名民间艺人身着传统服装,身披演出道具,摩拳擦掌,场面非常壮观。他们涵盖老中青各年龄层,以表演项目为区分,展开了各大阵营的“斗舞”。

 

“龙舞由5个团体合并演出,为了舞出特色和气势,我们带来了一对巨型龙凤和十二条小龙,精心策划了各种表演动作。”“红马甲”艺术团团长王培华表示,作为普通市民,能参与如此大规模的传统文艺会串展示活动,大家都感到十分荣幸和兴奋。

 

蓝绸为湖水,荷花点缀其中,十二条红鱼跃跃欲试,由邗江区方巷镇31位村民演绎的《渔灯舞》精彩上演。“两个月前我们开始准备节目,在传统民间渔灯舞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蹈编排,这样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展现它的时代风格。”从事个体经营的徐红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她说,平日里,大伙儿时常相聚一起跳舞健身,希望能将渔民风情搬上艺术舞台。

 

十年保护

 

扬州非遗传承欣欣向荣

 

跳娘娘又名花香鼓,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扬州地区香火会中的一种祭祀性舞蹈,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傩礼祭祀活动,盛行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今年67岁的跳娘娘省级非遗传人许颖超在上世纪80年代初拜民间艺人、跳娘娘第十代传人丁久高为师,学成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该项非遗的传承。如今,全市已有2000多人经常在各项文艺活动、乡间社区表演跳娘娘,会跳的市民年龄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七八岁儿童。

 

“跳娘娘以方言演唱,以简洁的锣鼓伴奏,舞姿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民众喜爱。”许颖超说,在当天的大会串展演中,跳娘娘能与各地代表性的民间文艺活动同台亮相,自己很兴奋。

 

许颖超认为,挖掘、整理、传承非遗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民间舞蹈要想永久地传承下去,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进而把民族的文化记忆不断传承,使得社会效果不断放大。

 

“非遗工作开展十年以来,扬州被人遗忘的传统文化被有序保存、传承,以及传播,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市非遗保护中心秘书长王克说,例如,扬州剪纸在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陆续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剪纸博物馆,并衍生为旅游产品等;70多岁的民间艺人王兰英也因国家级非遗高邮民歌的保护传承,再次被人们知晓与喜爱。

 

非遗传承

 

群众取代政府成主体

 

在江苏,扬州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一直居于全省前列,这不仅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总数仅次于苏州,更重要地在于全体市民对非遗的了解不断深入,接受、参与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冯锦文说,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启动十年来,已经出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市民自觉参与的可喜变化。其原因在于,非遗保护激发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非遗项目使得传统文化价值重新展现,社会大众的文化自觉不断焕发。

 

“像扬州这样大规模地展示非遗活动,在江苏是比较少见的,充分表明了扬州的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冯锦文说,当天的表演现场有些凌乱,而这恰恰体现了非遗传承人和表演市民对非遗的热情以及文化自信,“他们不是专业演员,没有天天进行训练,从扬州的情况来看,可以断定将来非遗传承的主要力量不再是政府,而是群众。”(记者 王鹏 赵天)

 

(编辑:曹越)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