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声音 >
孙寿山: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健康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14/4/17 15:02:00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成立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这是中央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带来传媒领域全面深度融合格局的加快形成。在机构整合、职能转变、精简编制的背景下,国务院下发的总局三定规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出版工作,这充分体现出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将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开辟广阔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核心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严格履行管理职责,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深刻认识数字出版工作 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自信自觉。

第一,数字出版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坚守阵地面临着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尽快掌握这个舆论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这对意识形态部门和宣传思想战线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新闻出版广电行业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承担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复杂激烈的斗争中,当前这个到底体现在哪里,我理解,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习总书记告诫我们的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只有抓住这个主战场,我们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这个角度说,数字出版在我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不容低估,作为新闻出版业中的重要新兴产业,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不仅不会改变和弱化,相反会更加凸显。

第二,数字出版已经具备成为新闻出版核心产业的现实基础,加快发展面临着新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规模数量、产业形态、技术支撑、消费趋势等方面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一是政策基础。近10年来,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家规划一直都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数字出版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和将要得到有力的扶持。二是技术基础。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新闻出版企业对相关技术应用的自觉性显著增强,技术短板正在得到有效弥补。三是市场基础。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的持续加快,信息领域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大量涌现,不断激发出新的市场消费需求,信息日益成为活跃的消费热点。四是实践基础。近年来,部分传统出版企业在内容数据库、电子书包、数字内容平台建设、数字内容消费服务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有效的尝试,取得了重要成果。得益于这些坚实基础,数字出版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第三,数字出版呈现出与传统出版产业完全不同的特性,完善监管面临着新挑战。数字出版既是传统出版产业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延伸发展,又与传统出版产业具有极大的不同。一是主体多元。参与数字出版业务的不仅有传统出版单位、国有新媒体单位,还有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甚至合资合作、股份制企业都参与其中。二是产品多样。不仅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网络学术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相对成熟的产品类型,而且,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新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还将不断涌现。三是传播快捷。数字出版产品传播的突出特点是即时性和互动性强,其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都是传统出版发行无法相提并论的。四是产业链长。目前数字出版产业链主要由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加工制作商、网络出版商、产品分销商、硬件制造商等共同构成,与由编、印、发构成的传统出版产业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如此复杂的管理对象,必然对监管工作提出有别于传统出版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工作职责,就是要在规范内容导向、规范市场环境和规范从业行为基础上,持续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壮大新兴数字出版产业。

准确把握新起点上数字出版工作的新任务

近些年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与观望、质疑甚至非议相伴而行的。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是我们行业的先行者们,不怕风险、不畏艰辛,用扎扎实实的发展成绩为数字出版定了位、正了名。当前,数字出版产业进入了加快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任务。我们一定要勇敢担负起应尽的职责,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一是要把数字出版打造成新闻出版业的生力军。目前,我国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等传统出版领域正面临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的严峻挑战,从品种、销售数量以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看,要么呈现出增速放缓趋势,要么呈现出持续下滑迹象,与之密切相关的出版物印刷、发行等领域,也受到相应影响。面对这一态势,传统出版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舍此将没有未来。从数字出版产业看,虽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结构却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基于传统出版内容资源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开发远远不够。只有大众数字出版、教育数字出版和专业数字出版切实发展起来,数字出版产业才算得上步入了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也才称得上新闻出版业的生力军。差距就是潜力。要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把大众对主体数字出版内容的消费需求尽快激发出来,把数字教育市场尽快打开,把专业数字出版的应用和服务不断深化和拓展开来。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注重产品数量和质量的相互协调,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变到以质量提高为主,决不能为了发展,而忽视了导向和质量的要求。

二是要在新闻出版业全面深化改革中勇当排头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新闻出版行业必须按照这一部署,全面深化、有序推进各方面改革。新闻出版业数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唯有改革才能创新机制、释放活力、获得动力和赢得发展。数字出版本身就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同样需要改革创新,试图以不变应万变,迟早要走入发展的死胡同。数字出版作为新兴业态具有一定优势,大都没有传统包袱,体制机制相对灵活,具备轻装上阵、大胆探索、担当新闻出版领域深化改革排头兵的良好条件。要想完成好这个光荣任务,一要具有坚定改革的意识,二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三要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四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五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数字出版企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科学合理、有序改革的要求,当好排头兵,打好改革仗,取得新成绩,谋求新发展。

三是要切实筑牢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新闻出版业肩负着创作生产文化精品的重要职责,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渠道、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对外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数字出版特别是网络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业这一新业态而言,其核心任务和基本功能同样如此。要倾力抓好网络出版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使健康向上的出版内容牢牢占领网络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各级管理部门要敢于亮剑、敢于管理、敢于担当,采取得力措施,制定制度,如自查自纠、抽查审读、适时通报等,将监管职责落到实处,尽快使网络出版空间清朗起来。

四是要成为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的示范区。不断与新兴科技深度融合,是当代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字出版即是新闻出版与科技融合的典型形态。对此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使数字出版在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切实成为新闻出版与科技融合的示范区。首先,要作率先融合的示范。要提高对新的技术信息的敏感度,加快对新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转化和再创造,及时跟踪、预判、研究和引领新技术的应用方向。其次,要作全面融合的示范。与新技术的融合,不是局部的融合,而是全过程的融合,需要把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渗透到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每一个环节。第三,要作高水准融合的示范。数字出版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是对应关系,对应的精度直接影响融合的深度。只有善于弯道超车、后来居上,我们才有可能领风气之先,担当好高水平融合的示范。第四,要作创新融合模式的示范。要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与短板,果断开展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合作,以赢得用户、赢得市场为目标,在拓展数字出版多元融合新路径,构建多元融合新模式方面勇当开路先锋。

不断推出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举措

行政管理部门肩负着推动发展和加强管理的双重任务,要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管理这个第一责任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创新,掌握内在规律,不断推出新的工作举措。

一是通过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日新月异,不仅传统出版产业面临转型的压力,新兴业态同样也有不断升级的要求。只有持续不断创新前行,才能带动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发展。要完善法规政策,营造良好政策法制环境,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要树立典型示范,开展数字出版示范评选工作,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树立标杆与样板。要资助转型项目,重点解决资源加工、技术装备改造升级问题,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是鼓励多元主体进入数字出版领域,激发产业整体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网络出版。要认真落实中央这一要求,积极推进多元市场主体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充分激发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活力。要在推动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的同时,研究拟定支持、鼓励在数字出版业务中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建立股份制公司或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具体办法,在坚持网络出版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社会资本广泛进入数字出版产品研发创作、技术服务、加工制作、传播分销等非特许环节,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在数字出版领域合理流动。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出版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数字出版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科学、合理、有效配置。

三是占据标准制高点,寻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新技术条件下,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引导与规范。要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力争ISLI国际标准注册中心落户中国,推动中国迈入标识符标准大国行列。要注重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关注技术与标准之间的互动,为标准应用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环境。要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化工作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能力,及时总结推广技术成果,不断丰富数字出版标准的层次。要推进数字出版标准的产业化应用,按照试点先行、示范推广、行业应用的模式,鼓励新闻出版企业积极采用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四是创新管理方法,营造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面对新形势下繁重的管理任务和更高的管理要求,必须探索创新符合国情的数字出版特别是网络出版管理方法,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出版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网络出版管理效能。要在严格依法管理基础上,突出管理重点,强化内容导向和质量管理,引导数字出版企业完善管理体系,确立严格标准,抓好贯彻执行,把质量意识变为内化于心的理念和外化于行的实践。地方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强化监管队伍和技术手段建设,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努力化解人才短缺等深层问题,积极与网宣、通信、公安、扫黄打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全新管理格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化解各种质疑、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法。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浪潮,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能否顺应时代潮流,迎头赶超,挺立潮头,关键取决于广大新闻出版从业者是否有决心、有信心、有毅力积极探索和勇于实践。未来五年,将非常关键。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携起手来,凝神聚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用数字出版发展的丰硕成果和靓丽业绩,向党向国家向人民,向新闻出版行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孙寿山,作者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编辑:刘珊)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