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4/4/27 15:24: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编者按

“运用”是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根本目的。因此,进一步抓好知识产权运用,使之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才能使知识产权发挥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本报从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层面,梳理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有益尝试,以飨读者。

 

“被批准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以来,公司专利质量和数量提升很快,截至目前,已拥有专利近700件,还有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8件。”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企业带来的收获,特变电工有限公司(下称特变电工)知识产权部有关负责人语气中洋溢着兴奋之情。

“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有效运用专利制度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阐明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作用所在。

专利导航引领创新

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这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年前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下称专利导航实验区)。同时成为专利导航实验区的,还有苏州工业园、杭州物联网产业园、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长春高新区、宝鸡高新区。

“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董宏伟表示,2013年,东湖示范区共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2万件,同比增长近17%,占武汉市企业专利申请量的50%,创历史新高。专利导航实验区的建设,促进了武汉东湖示范区光电子、光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校企专利的技术转移步伐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知识产权成果推广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专利实施率达到80%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能力进一步增强。“光谷创造”能力全面升级,助推开发区整体实力“硬增长”。在全国高新区最新排名中,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更是上升至第2位。

2013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集团)等35家企业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一年来,这些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在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中,均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形成规模,并涌现了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近10年间,这些企业提交专利申请累计超过11万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9.9%,专利数量在全国高新区中保持领先,近一年来的创新工作更是踏上了快速路。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则以生物医药产业见长,专利导航实验区相关工作启动以来,已经建立了生物医药大型研发平台和产业体系,初步完成药物品种专利研发布局。目前,上海张江示范区已形成新药产品260余个,获得新药证书超过50个;在研药物品种270余个,其中创新药物约130个;117家生物医药企业共拥有有效专利1195件,其中发明专利874件,占比73%;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占生物医药企业总量的28%。苏州工业园区则初步形成了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专利申请年均增长3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50%。至今,该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超37件,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

特变电工自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作以来,修订了《特变电工沈变公司专利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配备了专利管理人员,在各个单位均设有对口管理的组织和人员,明确要求在重大新产品开发、销售等过程中必须有专职的专利工作者参与,针对单个项目制定专利战略。对于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公司还会开通“绿色通道”,由知识产权部牵头,带领发明人、代理人组成项目组,促进企业提高专利申请质量。这极大地避免了开发和合作中的风险,也为企业拓宽市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利用专利导航试点工作形成的优势,多开发出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我们就多一份竞争力,这也是我们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不竭动力。”正如特变电工知识产权部有关负责人所表示的,诸多入选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单位都认为,是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企业创新带来了活力,同时使企业的专利在运用中体现了市场价值,企业也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政策举措不断完善

“专利导航是专利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的一个重要体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专利创造的数量呈现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以及3种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首位,2013年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82.5万件,同比增长26.3%;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也居世界第3位。但专利运用的瓶颈还没有完全打破,以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着力点,开展专利导航,就是为了强化专利运用能力,助推产业发展。

2013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通知》,标志着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正式启动。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的通知》《关于确定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的通知》等文件,为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推进奠定了政策基础。

据介绍,所谓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就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撑产业科学发展的探索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推动重点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培育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

为推动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培育工作指引》和《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培育工作指引》,编发了《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工作手册(第一版)》,使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有关工作的开展有了依据。

事实上,专利导航是专利制度在产业运行中的综合应用,也是专利战略在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实施,更是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可以发挥专利本身的优势,打造产业新优势。

在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落实方面,各专利导航实验区均成立了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验区建设工作计划及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同时,各实验区还进一步健全实验区建设政策支撑体系、设立实验区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并实施专利分析人才和专利运营人才等培养计划、建立产业专利指标监控体系等。

“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目标,是面向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探索建立并实践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到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实施期满,将建成10个左右具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专利密集、布局合理的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同时,培育20家左右具有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单位培育,在部分行业初步形成专利协同运用工作体系,基本实现专利的协同创造、协同运用、联合保护和协同管理。另外,还要面向市场主体,培育30家左右掌握核心专利、专利运用能力较强、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力,或者能够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的专利运用服务的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国家知识产权局力争利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同时,加快推进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实施,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推动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所言,强调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重要意义。(记者  赵建国)

 

 

(编辑:白逸群)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