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让专利成为正资产
发布时间:2014/4/27 15:53: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据统计,2013年,我国3种专利的年申请总量已超过23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2.5万件,稳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专利维持时间较短、转化率较低,尤其是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手握大量的专利,但专利收益较少,部分机构甚至在专利方面出现投入大于收益的现象,导致专利的投资收益呈现负资产的状况。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发明专利的平均寿命为5年至8年,转化率在10%左右,平均每件发明专利的售价为5万元至10万元,而在最近几年国际科技巨头的几起专利收购案中,单件专利的售价就要几十万美元,甚至达到上百万美元。那么,应该如何提升专利的价值,使其成为企业的正资产?笔者认为,对于创新主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让技术创新更接地气。技术创新是专利产生价值的基础,产品创新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应当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为目的。在我国,很多大学、科研院所对于科研创新的经费投入很大,但取得的经济效益却不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作为创新成果的专利技术与市场脱节是主要原因之一,要么市场不买创新产品的账,要么从专利技术到市场化的产品还有较大距离,需要对专利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上述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专利的价值大打折扣。以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产品为例,苹果产品看似创新程度不高,但与用户的需求高度契合,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因此苹果产品备受市场追捧,相应地,其专利价值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让专利布局更加优化。创新主体应当充分运用专利制度,优化其专利布局。例如,企业可利用PCT制度、优先权制度、分案制度等,使专利申请日尽量提前,同时为产品测试市场前景、完善技术方案争取更加充足的时间。对于一项优秀的创新成果,企业应对该成果中优选的具体创新点进行保护,形成全方位的专利保护网。此外,企业还应该及时清查拥有的专利,重点维持核心技术专利,适时转让甚至放弃过时的非核心技术专利,以进一步优化专利布局,降低专利维护成本。

最后,让专利运用更加灵活。在创意纷呈的时代,一个好的创意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催生出一个产业,但从创意到效益离不开有效的专利保护,离不开科学的专利运用技巧。对企业而言,拥有专利,并将其应用到产品,进而将产品推送到市场就会产生经济效益。专利直接应用到自家产品是专利的基本运用方式;通过将大量的相关专利形成专利池,或与多家企业联合形成专利联盟,进而形成事实标准,甚至最终形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则是专利的高端运用,实现了专利价值的最大化。除了传统的专利许可、专利转让、专利权质押等专利运用方法之外,将专利权投资入股、证券化等新兴运用方式也日渐兴起,专利运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此外,实现专利价值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专利阻吓竞争对手对自身产品的威胁,实现“冷战平衡”,目前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均持有庞大的专利库,其目的就在于此。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动力在于知识,而知识来源于创新。只有当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时,专利才有价值,只有合理布局并灵活运用专利时,专利才可能产生收益,成为企业的正资产。2009年,联合国、世界银行等5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了新的国民经济统计国际标准SNA2008,首次将知识产权及其研发投入纳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之中,美国凭借其拥有的强大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率先在2013年开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统计。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专利数量的持续增长,专利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专利大国会逐步迈向专利强国,专利将成为企业的正资产,那时采用新的GDP统计标准也将是顺理成章之事。(周胜生)

 

 

(编辑:白逸群)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