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声音 >
何琳: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14/10/11 9:53: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记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琳

 

“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何琳说,30年如一日的技术研发工作,以及他作为发明人提交的一系列国内外专利申请,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矢志创新的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琳再获殊荣,被授予“当代发明家”的荣誉称号。

 

坚持不懈搞创新

 

时间回溯至1981年,何琳考取了海军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从此与舰船减振技术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我国大多数舰船的减振设备都沿用过去落后的技术产品,不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回忆起最初从事舰船减振技术的工作时,何琳表示,最为刺痛他的一件事是,当时我国希望从发达国家进口先进的舰船减振产品,但遭到拒绝。“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才能不受制于人。”何琳说。

 

自此,何琳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走上了自主研发与创新之路。3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潜心实验,何琳率课题组从原理到方案、设计、计算、工艺等一直做到产品样机,终于获得了成功。受到之前发达国家拒绝进口相关产品的启示,何琳围绕自己的相关创新成果,将符合预期参数的技术提交了专利申请。随着这一国产舰船减振产品的大量应用,我国在机械系统隔振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熟悉何琳的人都说,何琳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他经常深入一线和基层的用户中,征求意见、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技术难题,引领技术研发的方向。他每年都要到造船厂和基层用户中进行实地走访、调研10多次,回来后都要撰写详细的调研报告,这使得何琳对舰船装备的技术状态有深刻、清晰的认识,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技术研发、进而推进技术成果运用明确了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样的坚持,使得30年来何琳一路攻坚克难,先后研发出五代舰船隔振系统装备和系列核心元器件。2012年,他被中国声学学会授予“马大猷声学奖”;201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率领的科研团队获得“科技创新群体奖”,并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有效运用求超越

 

几年前,国产的一型舰船急需研制一种高性能的轴承。在了解到造船企业的这一需求后,何琳决定自主研发这种轴承。时间紧、任务重,在强烈的使命感驱动下,他自筹资金,带领课题组成员展开了技术研发工作。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自主创新突破了轴承材料和结构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这一技术研发工作,掌握了这一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一举解决了新装备研制的迫切需求。

 

此后,何琳又瞄准了舰船推进动力装置新型隔振技术这一世界前沿技术进行自主创新。舰船推进装置高效隔振是位居世界前列的新技术,要求对数十吨甚至数百吨重的推进动力装置实现有效隔振。当时,我国的舰船生产企业一开始准备选用的是进口产品,却故障连连。在何琳的建议下,企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何琳技术团队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安装上去,实际效果令人喜出望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仅承载能力强、可靠性高,而且隔振性能优越、安装维护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从设计、使用和维护管理方面全部实现了智能化。经测试,指标与使用效果均高于国外产品。业内人士评价说,何琳带来了国内减振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

 

“这些年来,我们研制的五代减振降装置、数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性能元器件等创新成果,全部应用于各型舰船,为提高我国装备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何琳看来,知识产权的运用是最能体现技术研发价值的。何琳说,追求不断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是创新者的特有素质,他也是这样的人。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何琳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且从来没有门户之见。一名青年教员的技术研发领域与何琳相近,何琳不仅全力支持,而且还把自己的相关资料毫无保留地给这位青年教师作参考。何琳在不断攀登技术创新高峰的同时,也把青年人才的培养作为份内的工作。他认为创新就是不断超越,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技术不断创新超越的基础。“一个人成果再多也是有数的,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成果就是不可限量的。”何琳常说的这句话,展现了他宽阔的胸怀。(记者 赵建国)

 

 

(编辑:曹越 实习编辑:曹晨)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