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专利量增质优领常态
发布时间:2015/2/12 9:30:00    新闻来源:本网综合

 

 

榜单发布:

 

国知局: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3.3万件

中国知识产权报

 

  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公布了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有关数据。

 

  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万件,同比增长12.5%,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权发明专利 23.3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6.3万件,比去年增长了近2万件。截至2014年底,代表较高专利质量指标、体现专利技术和市场价值的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66.3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 件。数据显示,我国专利创造重心继续向技术水平较高的发明专利倾斜,表明我国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发明专利引领创新发展的“ 龙头”作用更加突出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此次公布的信息中可以看到,2014年,位居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 不含港澳台)分别为北京(2.3237万件)、广东(2.2276万件)、江苏(1.9671万件)、浙江(1.3372万件)、上 海(1.1614万件)、山东(1.0538万件)、四川(5682件)、安徽(5184件)、陕西(4885件)、湖北(4855件); 在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上,华为公司(2409 件)依然雄居榜首,中兴通讯(2218件)紧随其后,第三位至第十位依次为中石化(1913件)、鸿富锦(524件)、海洋王照明(516件)、京东方(484件)、中石油(476件)、国家电网(408件)、华星光电(362件)、华三通信(336件)。

 

  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公布了截至2014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广东(11.1878万件)、北京(10.3638万件)、江苏(8.1114万件)、上海(5.6515万件)、浙江(5.2418万件)、山东(3.4775万件)、四川(2.1209万件)、湖北(1.8825万件)、辽宁(1.8417万件)、陕西(1.7575万件)。

 

  此外,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2.6169万件,同比增长14.2%。其中,2.4007万件来自国内,占91.7%,同比增长14.9%2162件来自国外,同比增长6.7%。去年,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100件的省(区、市)达到18个。其中,广东申请1.3332万件,居第一位。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分列二至五位,上述5省市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申请总量的85%

 

  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表示,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主要呈现4个特点,一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新水平,比“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提高了1.6件;二是专利申请结构显著优化,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申请和外观设计申请占比分别为39.3%36.8%23.9%,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过实用新型申请,位居三种专利之首;三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持续稳固,在自主创新中继续发挥决定性作用;四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之中,2014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于国外来华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有22个,但在光学、运输等领域与国外差距依然明显,部分技术领域专利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记者 李群 北京报道)

 

 

意义不凡:

 

经济日报:创新原动力 引领新常态

经济日报

 

  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2.8万件,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这是一组了不起的数字!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更具研究价值,其趋势、走向更值得认真分析。

 

  在宏观经济承受较大下行压力的同时,今年发明专利的“成绩单”依然亮丽,释放出一系列积极信号,其先导意义远远超过数字本身。

 

  发明专利作为精准的创新测量器,从不会脱离经济基本面走出“独立行情”,高质量知识产权的增加与创新发展、经济转型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92.8万的数字背后,是那些有助于提高生产率的高效因子和创造新市场、新就业机会的创新元素正在加速萌生、催化、成长的事实,连续的“世界首位”,是创新驱动正在加速形成的有力证明。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催化剂。作为一种产权安排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有效的市场机制,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赋予创新成果财产权,使创新主体获得收益;通过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生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参与高起点的创新活动,都是以拥有高附加值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为特征。

 

  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也出现了“数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升”的新特征——专利质量和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升;PCT专利申请稳定增长,向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加快增长;专利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专利运营、专利金融、专利池等运用方式多元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不久前发布的《2014世界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年专利申请量已占全世界的32.1%,并分析认为,“世界专利增长主要是由中国贡献的”,“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体现”。

 

  引领新常态,正成为知识产权的重要使命。政府要制定更加公平的竞争规则,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真正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热情,保障全面创新的顺利开展,进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稳健增长。企业等创新主体要把“知识产权思维”贯穿到整个创新链中,按照国际规则运作,重视全球产业分工,洞悉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专利的质量。

 

  惟如此,我们才能缩小与知识产权强国的差距,改变“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局面,创造更多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核心专利,用“中国智慧”代言“中国制造”。(经济日报评论员)

 

 

专家看榜:

 

李顺德:专利的申请要追求质量和转化效果

中国经济网

 

  记者:又是一年排行榜,从今年的榜单中,您发现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李顺德:要说最大的亮点,就是现在从上到下、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了,从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到强调更加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重视知识产权成为国家意志。尤其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作用更加重要,是创新驱动的“显示器”。另外,我们更加注重发明专利,这是科学的,发明专利是国际通用的指标,强调要进行实质审查,比较严格一些,质量更高一点。

 

  记者:在经济新常态下,知识产权重要性为什么显得更加突出?

 

  李顺德:市场经济离不开知识产权,经济新常态,更应该很好地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很重要的。产权实际上是包括知识产权的,产权是财产权,财产权分为有形和无形财产权,在无形财产权中知识产权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提出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把知识产权单独提出来,实际上是为了突出它,特别强调要重视其中的知识产权。

 

  记者:“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创新是什么关系。

 

  李顺德:专利是知识产权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作为基础才有可能带动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就是一个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制度。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这个毫无疑问是要加强这方面的激励和保护,这和我国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是一致的,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记者:从近几年区域的排行情况看,领先的省区市一直保持着“强者更强”的状态,这个格局为什么这么稳固?

 

  李顺德:这个格局很简单,就是说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申请,和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如果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当然谈不到知识产权,我们现在也是这个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他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需求更为迫切,这个客观地反映出专利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技力量相匹配,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申请量要差一些。

 

  记者:我国已连续多年保持发明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这说明我国创新能力达到了什么水平?

 

  李顺德:无论是专利的申请量,还是拥有量,这些数据要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分析,不能单纯以数量论英雄,我国专利数量上升了,说明我们对专利更为重视了,这是件好事,但并不是说我们的专利是世界第一了。这和专利制度及审查标准是相关的。另外,专利的技术含量、经济价值相差很多,所以我们对这个数据要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

 

  数量增加说明我们在不断进步,但不是说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是最领先的。我们很多专利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核心领域我们的专利并不多,我们是小的技术改造多一些。另外,我们专利的转化并不一定都是高的。我认为,不要过于注重在数量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追求质量和转化效果,对经济的贡献和国际贸易的贡献有多少。还要强调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将来专利的创造要靠市场激励,而不是靠政府去推动,因为知识产权实际上是私权,应该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记者 芳)

 

区域发展航标:

 

发明专利:区域创新发展的航标

中国知识产权报

 

  安徽:量质并重增强能力

 

  近年来,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安徽省日趋成为了中部地区的代表。实际上,在2014年中,安徽省不仅以5184件授权发明专利跻身前十榜单,其发明专利申请量也稳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幅更是名列前茅。

 

  一方面,安徽省进一步完善了专利政策,出台了《关于规范专利资助政策的指导意见》,引导全省的专利申请工作重心向提高质量、扶持转化和优化环境转移。另一方面,安徽省还实行专利申请质量通报制度,出台《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加强非正常专利申请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按月通报专利申请质量,加强对低质量专利申请的监管和查处。

 

  2014年,全省知识产权系统以提高专利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增长、提质量、促运用、强保护、严管理、重服务,特别是在强化企业主体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专利综合实力首次进入全国十强。

 

  此外,安徽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点评:安徽省的专利创造工作及时做出了调整和转变。从几年前“眉毛胡子一把抓”式地大力推动专利申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到近年来通过规范全省专利资助政策、遏制非正常专利申请等措施引导专利工作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安徽省在促进专利申请质量提升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成效。

 

  北京:企业为本示范先行

 

  2.3237万件,在一年一度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北京市连续两年拔得头筹。2014年里,北京市的专利创造数量保持快速增长,专利质量持续提升。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揪住了以企业为基础这个“牛鼻子”,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类政策引导鼓励知识产权工作的先行先试。

 

  2014年,北京市加快建设“以试点促推广普及,以示范促深化发展”的企业培养体系。目前,北京市已有专利试点单位3900余家,专利示范单位205家。这些优势企业的存在,保障了北京市专利创造快速增长的势头。

 

  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先行先试工作。北京市不仅实施了中关村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培育计划,还加快推动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等的建设工作。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6413万件,同比增长17.4%;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716件,同比增长16.4%,在示范区企业专利授权量中占比33.6%

 

  点评:拥有中关村示范区和众多央企的北京市,在专利创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2014年里,北京市加强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同时鼓励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着力研发和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广东:聚焦产业量质双升

 

  自我国发布发明专利授权量情况以来,广东省始终位居各省区市的前列。2014年,在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大背景下,广东省又在全国率先提出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地”的新目标。而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广东打造“先行地”的工作主要从聚焦产业、服务企业做起,力促专利量质双升。

 

  2014年,广东省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组织编写全国第一部贯标工作指导专著。在此基础上,广东省组织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企业的专利创造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在广东省去年的2.2276万件授权发明专利中,企业的授权量近1.6万件,占到总量的78.37%。其中,广东省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分别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2558万件和1.4926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则分别达6294件和7114件,分别占全省企业发明转专利申请总量的27.95%33.23%,分别占授权总量的39.71%44.89%

 

  与此同时,广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措施。如在201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会同多部门制定了《进一步提升全省专利申请数量质量的意见》等。

 

  点评:地处沿海地区的广东省,在专利创造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力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试点开发区和专业镇贯标全覆盖,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专利创造工作流程。同时,广东省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导航,有的放矢引导企业开展专利创造工作。

 

  湖北:夯实基础凸显实效

 

  20144月,经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协调推动,湖北省政府正式印发《加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暂行办法》。这个被企事业单位称为“专利八条”的文件将知识产权融入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特别是在引导、加强专利创造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夯实了湖北省发明专利拥有量稳步提升的政策基础。

 

  在具体工作中,湖北省明确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各种资源向企业倾斜,在200多家企业启动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工程建设,推进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分层次引导企业做好知识产权工作。与此同时,结合湖北省科技资源优势,湖北还多途径提升了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意识,激发高校专利创造热情,加快高校专利转化实施。这些工作的开展,支撑了湖北全省专利申请实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同时,立足湖北省内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资源特点,湖北还积极做好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区域布局、产业布局和海外布局,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点评: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湖北省在推动发明专利创造工作上,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取得了良好效益,构建支撑产业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以专利创造运用导航产业发展,提升了专利创造的实效。

 

  江苏:注重创新提质增效

 

  在2014年里,江苏省将“提质增效”作为了全年你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心。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取得效益。

 

  江苏省进一步强化专利政策的质量导向和价值导向,在过去普遍支持授权发明专利的基础上,突出专利价值要求,对重点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进行评价、筛选,优选出9455件中国发明专利、1098PCT国际专利申请给予支持。与此同时,江苏省还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分类指导,着力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分别开展贯标、战略推进等工作。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方式,并在11个产业集聚区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推动建立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

 

  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得江苏省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稳居全国省区市三甲行列。实际上,2014年里,江苏省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5个指标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4年底,江苏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72件。

 

  点评:当前,江苏正处于应对“三期叠加”挑战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而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发明专利的创造和运用,可以说是促进产业机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特别是江苏省在2014年完善了以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为江苏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山东:突出重点激励创造

 

  2012年,山东省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全省企业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数量“双倍增”的目标。自此之后,山东省在专利工作上开始了以数量布局、靠质量取胜的转变。2014年中,山东省围绕企业主体,不断加大激励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措施,专利创造工作向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

 

  2014年,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对企业的首件授权发明专利给予申请费、代理费全额补贴,并对年授权发明专利达到20件以上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同时,在深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山东省还全面推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山东省知识产权局成立了企业工作办公室,支持开展企业贯标工作。已有410家企业参与试点,153家企业进入贯标实施运行阶段,贯标工作有力推动了企业的专利产出。过去的一年里,山东省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搭建政策平台,进而调动地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最终推动企业的发明专利等高质量知识产权的产出。

 

  点评:专利工作需要以数量布局、靠质量取胜,激发企业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高质量专利申请数量的积累,客观上必然会带动专利质量的提升,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以说,山东省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出台的激励创造的政策起到的正是这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陕西:完善措施 激发活力

 

  2014年,陕西省以488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又一次跻身全国十强。近5年来,陕西全省的专利申请量增长了5.5倍,全省专利产品产值从1008亿元增长到6673亿元,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源于陕西省不断完善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措施,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在2014年中,陕西省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总体目标,按照“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贯彻落实关于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相关文件精神,调整政策,突出专利申请政策质量导向,提高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发展。同时,指导各市县区规范完善激励措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创新活力,实现专利申请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

 

  此外,陕西省还着力促进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并计划支持和促进10个左右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陕西省还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专利申请和维持工作,增强了创新创造活力和能力。

 

  点评:近年来,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过程中,陕西省能够抓住工作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问题予以解决。近年来,陕西省选择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施策,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同时调整资助政策,突出专利申请政策质量导向,提高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提高了陕西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

 

  上海:深化改革服务主体

 

  2014年里,上海市知识产权工作最令人瞩目的方面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和体系探索。借着自贸区建设的东风,上海市知识产权工作通过聚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大力服务市场创新主体,发明专利授权量稳步增长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2014年,上海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中开展了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专利战略制定、专利数据库建设、重点领域专利态势分析等工作。在上海市的130余家企业中,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贯标工作,并认定了150家上海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和示范单位、8家上海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园区,重点推进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和漕河泾开发区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为企业的专利创造提供了全面的服务。

 

  此外,上海市还面向企业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力度,在企事业单位中组织开展了以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企业专利管理实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巡回培训活动,提升了企事业单位人员专利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点评:上海提出了建设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目标,这样的高标准自然对发明专利授权量这样的基础性重要指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上海市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推动专利创造工作不断提升、影响扩大、效益增加,积极服务市场创新主体,取得了显著实效。

 

  四川:加强激励注重引导

 

  2014年,四川省进一步加强了对专利创造的激励引导,企业、产业和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这一年里,四川省的第三批310家省级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培育深入推进,26家企业完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贯标试点,开展申报认证。通过对企业专利创造工作的激励和引导,2014年,四川省企业新提交专利申请5.8770万件、专利授权量3.4153万件,分别增长14.27%20.54%,分别占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64.46%72.48%,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政策保障方面,四川省知识产权局会同省级部门研究制定了《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进一步提升全省专利申请质量的实施意见》。在四川省“一奖两金”激励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的前提下,四川省的年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量质并举、保持较快增长,进而也带动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点评:近年来,四川省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工业强省、产业兴省的决策部署。在这样的目标带动下,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尤为重要。四川省一手抓试点示范,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手抓支撑服务,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着力提升企业的发明专利的高质量知识产权的产出,推进了全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健全体系助推转型

 

  2014年里,浙江省全力提升了全省的专利质量,专利工作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取得明显成效。

 

  在具体工作中,浙江省注重体系建设在推动发明专利授权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浙江省稳步推进了专利导航工作,杭州高新区积极建设国家专利导航物联网产业发展实验区,东阳磁性材料行业协会全方位开展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工作,海正药业和正泰电器也成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单位,这些工作都为产业和企业的专利创造和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同时,浙江省的知识产权托管工作也进行了深入探索,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工作,为小微企业的专利创造提供了专业化的便捷服务。

 

  此外,过去一年里,浙江省还推动省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在加大发明人激励力度等方面实现了有效突破。在区域试点示范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试点示范力度持续加大,通过高质量的专利创造,专利助推区域经济转型的作用显著提升。

 

  点评:在推进专利创造工作的过程中,浙江省针对当前知识产权各项工作转型步伐加快、需求矛盾突出等现实,找准工作的薄弱环节,突出特色重点,着重加强了体系建设。这一年来,浙江省想方设法通过制度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把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对专利工作的信心提上去,保障了发明专利的稳步增长,凸显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城市专利风景:

 

专利引擎激活城市创新

经济日报

 

  2014年度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城市排名出炉。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一大标志,发明专利排名的背后折射了城市怎样的变化?伴随着发明专利的“生长”,各个城市又有着怎样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在发明专利运用上,各个城市又该如何攻坚克难?

 

  作为“圈内人”,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专家杨晋对发明专利排行格外关注。“城市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不仅仅关乎数字,数字背后是其城市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构配置、协同状况的集中展示,更是该城市科技、经济、法治环境、人文教育等诸要素形成的综合考量。”杨晋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审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4年发明专利排行榜,我们看到很多城市都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这是上榜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有力佐证。登上发明专利排行榜的城市,其发展吸引力具有相当优势,更能产生显著的示范、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成绩斐然,潜力巨大。”杨晋说。

 

  在2014年榜单上,深圳、杭州、南京位列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三。优异的成绩背后是活跃的创新态势:2014年,深圳获得17项国家科技奖,数量较2013年增加了近一倍,打破了由深圳自己创造的纪录;2014年,杭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270亿元,为2001年的37倍,年均增长近30%2014年,南京新建校企联盟1355个,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应用技术成果就地转化4300多项,转化率达47.8%

 

  “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的增长,对于专利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体现,仅仅是一个开始。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专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就应注重创造、运用、保护等环节的系统构建,打造专利价值实现的全链条。”杨晋说。

 

  那么,该如何实现“系统构建”,打造全链条呢?杨晋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在“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理念的引领下,注重专利的高水平创造、高质量申请和高规格授予,促进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高价值专利产出,全面提升专利质量。

 

  其次,要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加快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通过建立专利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等举措,打通专利的收购、托管、转移转化、质押融资等通道,建立专利价值实现的全产业链。

 

  “此外,还要进一步采取有力举措,加强专利保护。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专利诉讼周期长、成本高、取证难、赔偿低、效果差的顽疾,使得创新环节涌现的大量专利能够得到真正的尊重和妥善的保护。”杨晋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指出,拓宽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渠道。创新专利变现和转化方式,支持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发展,有效控制知识产权金融风险,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建设好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和特色试点平台。支持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探索专利运营新模式,培育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运营机构。推动社会资本设立专利运营基金,支持市场主体运用专利许可转让、出资入股等方式实现专利价值,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企业竞争力的转化,努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最后一公里”。

 

  2015,我们期待更精彩的城市专利风景。(记者 董碧娟)

 

 

努力方向:

 

 

科研单位要让发明专利更具市场价值

经济日报

 

  知识产权局11日公布2014年的发明专利榜单,与以往相比增加了按高校的排名和按科研单位的排名。科研单位的发明专利排名榜单里,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有9名是中国科学院下属单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名中,除前三名外,其余全是中科院下属单位。

 

  “这个排名很正常。”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教授表示,“科研院所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实力是很强的,有足够的人才经费支撑,有国家支持。另外,这个榜单和学科性质密切相关。从榜单中可以看到,越是接近应用学科的科研院所,申请专利的积极性越高;和市场、产业更近的学科,申请专利的能力更强。”

 

  柳卸林表示,近几年国家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科研院所申请发明专利的相关费用,可以列入课题经费。除了论文,知识产权也被列为科研能力指标。“有经费,有考核指标,科学家们就有了申请发明专利的积极性。”

 

  但专家们也都表示,发明专利数量并不是完整的指标,其转化价值还要看专利的质量。

 

  “我国的发明专利数量很多,但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夭折比例很高。”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徐艳梅建议:“这个榜单公布是很好的事情,但应该再公布得更多一点。比如知识产权的交易量也公布一个榜单,更好。卖出去多少专利?成交额是多少?都要公布出来。光申请到发明专利没有意义,还要考虑有多少真正实现了应有的价值。”

 

  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从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维持年限看,国内专利为6.0年,而国外来华专利为9.4年。我国国内专利维持时间普遍较短,一方面反映出国内创新主体掌握的专利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核心专利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专利技术缺乏商业化应用的前景,无法及时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价值。

 

  “从创新角度来讲,企业是必须要发明专利的。对于科研院所来说,如果考评机制中加入发明专利的市场转化率指标,肯定会促进和企业的对接。但让消费者从无到有认识、理解一个产品,直到最终热销,这个过程非常困难。所以必须建立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资金投入机制和考评导向机制。”徐艳梅说,日本企业做创新时,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条件优越,创新初期同样是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是,企业家非常顽强,一次次试错,最终将产品推向市场。她还建议破除体制壁垒,让企业家到大学任教,教授到企业去兼职,让科研院所真正和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以便加强产学研合作。

 

  提高发明专利的市场转化率也是科研院所近几年十分关心的问题。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相关人士就向记者透露:“近几年,中科院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应用导向,在保持知识产权产出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了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有效保护了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和促进了成果转移转化。”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科院申请发明专利11700件,与2013年基本持平;而授权发明专利达5386件,比2013年增长8.9%。中科院已有一些院属单位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鼓励各试点单位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中科院还充分利用各类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及科技孵化园区等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搭建院属单位与国内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平台,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的效率。

 

  “利益分配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改中的核心问题。”柳卸林表示,知识产权的价值在国家、科研人员、产业界如何分配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还是知识产权的处置权问题。目前单项知识产权转让费用一旦超过800万元,就被视为重要国有资产,按规定,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一套完整审批程序走下来可能要花费两三年时间,而往往此时专利的市场价值已经大减。“现在一些地方开始试点,中关村[0.12% 资金 研报]、东湖等试验区就把处置权交给了科研单位。其实,把知识产权处置权交给科研院所,更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记者 佘惠敏)

 

(编辑:秦韵)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