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河南省兰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略
发布时间:2015/3/20 9:37:00    新闻来源:河南日报

这是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

春风吹过豫东大地,给兰考带来蓬勃生机。一个个村庄,桃红杏白,百鸟争鸣;田地里,绿油油的麦子长势喜人;原野上,一排排的泡桐树,桐花含苞待放,传递着春的消息。

焦裕禄生前手植的“焦桐”,伟岸挺拔,俨然一座雄伟的丰碑。

在去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兰考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目的是号召全党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

让焦裕禄精神在它的发源地焕发出新的蓬勃活力,是总书记的殷殷期盼,也是兰考全体党员干部在新时期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兰考的党员干部不辱使命,高标准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起到了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兰考的党员干部不负重托,贯彻“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切实转变作风,奋发有为,推动兰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乡面貌大变样:

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一切为了老百姓

一渠清水静静流淌,5.2公里长的五干渠,两岸垂柳,吐露新芽。

315日清晨,家住渠畔的张国伟带着孩子走在青石铺就的小路上,享受着清风扑面,鸟语花香。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条垃圾成堆、蚊蝇乱飞的臭水沟。

当时因为环境太差,干渠周边待售楼盘几乎无人问津。如今这里成为贯穿兰考县城区的景观河,渠边的楼盘不约而同地将“紧邻五干渠”印在了广告海报上。

“兰考的‘龙须沟’,反倒成了我们楼盘促销的一大卖点。”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从令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河,到百姓休闲的好去处,类似这样的变化正在兰考不断地发生着。

今天的兰考,最直观的感受是:路平了、灯明了、水清了,环境美了。

2014年,兰考县新修改造城市道路12.2公里,铺设供水、供气管网45公里,实现9000余户居民通气通水;县文化交流中心、人民广场、兰阳湖公园等建成投入使用,兰考县城绿化面积一下子新增了44万平方米。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被兰考县委认真集纳起来,登记建账。群众的呼声就是号令。兰考党员干部铆足干劲,扑下身子,扎实整改,践行群众路线,使件件民生期盼都有了回声。

盘点下来,活动开展以来兰考的民生大红包可谓丰厚:全县新建、改建幼儿园18所,改造校舍2.2万平方米;完成了县卫生监督所和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1亿元;新增就业2.2万人;

发放各类救助金1.2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9%;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新建保障性住房1062套,改造农村危房2500户,等等。

“把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人民谋福祉上,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说,“党委、政府就是要把改善民生放在心头,多办实事、好事,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不能让群众高兴一阵子,要让百姓高兴一辈子

312日,兰考县劳动部门组织的新年第二场大型招聘会上,谷营乡的李敏选中了一家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当场签下用工协议后,用工企业代表说:“别处的企业为招工难发愁,我们一上来就招满了员。”

主办方兰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吕海标说,这场招聘会,春节前就开始筹备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滚动播出刊发展会信息,让群众在家就能知道各个企业招工信息。

招聘会当天,30多家企业登门揽才,场馆爆满,人头攒动。一些没有抢到摊位的用工企业,干脆在会场门口张榜招工。

搞了多年招聘会的吕海标坦言,过去办这样的招聘会,要请领导来讲话,拉企业来“凑数”,给乡

镇摊指标,喊群众来“走过场”。结果是,这边宣布开会,那边群众“散会”。

“今年不搞花架子,只强调一个字——实!实实在在为群众着想,扎扎实实为企业服务。”吕海标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干部作风的转变,群众有感受,群众也有期盼。

“俺周围的群众都说焦书记的精神又回来了!”城郊乡姜楼社区村民刘军长说,“这好作风可得留住了,要让咱百姓高兴一辈子,可不能让咱只高兴一阵子!”

是的,作风建设无尽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制度。进入2015年,兰考县委从六个方面新建、完善了27项制度,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使之常态化、长效化。

比如,县委重点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干部选拔任用、反腐倡廉体制机制等四项制度和机制,把作风建设纳入党建日常工作,把作风要求纳入党员干部日常管理,把作风状况纳入党员干部日常考核。

在兰考党员干部中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好的做法用制度固化下来,把焦裕禄精神融化到血脉中,才能做到立党为公,清正为民,才能有效防止“四风”问题回潮和反弹。

破解“兰考之问”:

三年脱贫,七年小康,以民生改善实现发展归宿

多年来,一个令人汗颜的拷问摆在兰考党员干部面前:

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多年后的兰考,为何仍然没有甩掉贫困的帽子?

兰考的党员干部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回答这一“兰考之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去年5月,兰考县委提出一个让83万兰考人民极为振奋的奋斗目标——三年脱贫,七年小康。这个目标要比原来制定的脱贫计划整整提前了3年。

“提出这个目标不是没有压力。”兰考县县长周辰良说,“只要兰考干部群众肯干、实干、苦干、巧干,以实现发展、民生改善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个跨越性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如何让全县5.4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致富?兰考县党员干部精心谋划、积极行动:主管扶贫的副县长杨志海,带队跑遍了115个贫困村,对每个贫困户精准识别,摸清了贫困程度、贫困原因。在扶贫方式上,变以往的“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在资金管理上,下放管理权限,在全省第一个实行县监管、乡审批、村实施,实现资金下拨快、实施快,农民受益快。

“扶贫还要靠典型引路。我们精挑细选了葡萄栽培、山药种植等十几项较为可行的创业项目,量身设计扶贫‘菜单’,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村、户都有扶贫项目。”兰考县扶贫办副主任黄海龙说。

贫困户在哪里,兰考党员干部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

2014年,王新军很忙。到任两年多,他走完了全县451个村。“光走还不行,要真正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王新军说。

就在去年8月份,王新军和东坝头乡张庄村的10个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李大鹏是其中之一。“隔一段时间,王书记就要来看看,帮俺挑选致富项目,看俺项目进行得如何。”在王新军的建议下,李大鹏选中了肉鸭养殖项目。

314日,站在自家的鸭舍前,李大鹏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养了一棚肉鸭,共3000只,一个半月就可以出栏,刨除成本,纯收入6000元左右。公司保底价收购,一年下来,最低能进账4万多元。

希望之光,照亮了兰考5.4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之路,更让“兰考之问”开始破题。

这是一个精彩的开篇:2014年,兰考县生产总值完成213.9亿元,增速位居十个省直管县(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3亿元,增速位居十个省直管县(市)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3亿元,其中税收完成8.4亿元,增速位居十个省直管县(市)第3位。

主动融入资本市场,又成为兰考人破解“兰考之问”的妙笔!

新年伊始,兰考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天民种业启动了上市计划。“作为传统农区,我们兰考人必须用开放的姿态拥抱资本市场。”天民种业董事长沈天民说。

兰考要大发展、大跨越,还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大手笔、大气魄:

过去半年,投资10亿元的禾丰集团1亿只肉鸭产业化项目,投资10.6亿元的海达美新型建材项目,投资10亿元的晋开集团农牧奶一体化项目,一期投资20亿元的森源集团黄河滩区农业光伏电站项目,陆续在兰考落地生根。

根据兰考发展实际,兰考县委还重新调整了产业布局,围绕家具制造及木制品加工、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和商务中心区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可以预见,一幅更为精彩宏伟的画卷,将在兰考人民“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征程中渐次展开。

更让兰考人民欣喜的是:过去的一年,兰考被列为我省全面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县。县委班子一致表示: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深化改革,破除发展障碍,大胆尝试,敢于先行,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为“突破兰考”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习近平总书记6年前亲手植下的那棵泡桐,花蕾朵朵;不远处,“焦桐”卓然矗立;“焦桐”旁,千万棵泡桐已蔚然成林。

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兰考正呼之欲出。(记者 王国庆 田建光 童浩麟 翁 韬)

 

(编辑:刘珊)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