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声音 >
用政府“不任性”换企业“任性”
发布时间:2015/3/27 9:42:00    新闻来源:海南日报

  政府如何营造创新环境,一直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焦点。今天,“创新”不出意料地成为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一大热门词汇。在《政商关系新生态》分论坛上嘉宾们再次讨论政府与企业的边界问题。而就在3天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见,将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精英”、“高端”,说起博鳌论坛,很多人脑子都会冒出这两个词汇。的确,论坛年会参加的人是政商界精英,谈论的话题也看似“高深莫测”。其实,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论坛,也是很接“地气”的,每个话题都能反映我们的日常生活。小况和大家谈论的“创新”话题,更是如此,例如曾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热议的微信、电商、互联网金融等,就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购物方式和理财途径。

 

  翻开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会议日程,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创新的分论坛不仅多而且有新内容,如“颠覆式创新”、“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3D打印与数字制造”等,这些话题引发的“火花”很可能让我们的生活再次发生“颠覆式”变革。参与创新话题讨论的“大佬”也很多,比如,比尔·盖茨与特斯拉汽车CEO 埃隆·马斯克会进行一场技术创新对话;三星、ARM、爱立信、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精英们探讨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借博鳌之风,三星透露明年将推出一款可折叠的智能手机,实现折叠屏幕商业化。届时我们就可以把手机卷起放进口袋或者夹在书里,想想都觉得很酷,不是吗?

 

  如果将微信、电商、折叠智能手机比作“果实”的话,那么好果的生长需要好土壤。参加论坛年会的不少嘉宾表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创新还较匮乏,模仿的多、原创的少,很大原因就是创新土壤还有待改良。政府如何营造创新环境,也一直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焦点。今天召开的《政商关系新生态:君子之交相望于江湖》分论坛上,两位嘉宾的话,值得一提: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说,权利垄断资源,民营企业要创新,包括政府国有企业创新都很难。

 

  —海外印裔事务部原部长A·Didar SINGH说,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企业,要让其有创新动力,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开放的基础性环境。

 

  两位的话可以概括为,政府的“不任性”,换得企业的“任性”,政府应该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给企业提供创新的环境。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政商之间淡如水,要相敬如宾,不要勾肩搭背”。

 

  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一步步给创新土壤“施肥”。例如,负面清单制度、简政放权等措施就为创新营造环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当然,土壤改良仅仅是开始,中国创新土壤还未达到优良等级,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创新而非获取稀缺资源成为企业获取暴利的少数手段之一,“逼”着企业去创新。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用制度规范。今后,政府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资源配置、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的打破、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准入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海南来说,更需要创新。近年来,海南旅游新产品不断出现,但还远不够,旅游纪念品、“伴手礼”等绝大多数是“大路货”,缺乏特色和创意。相比企业活跃、市场成熟度高的省份,海南不仅要营造一个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还需要挖一个“坑”,让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观念如水一样流入海南,才能形成创新氛围,碰撞出创新“火花”。这个“坑”如何“挖”?可以从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建立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和创意集市,以及举办各类创新赛事等方面入手,培育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当然,在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企业也要适时调整,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发动机”。明天,不少成功企业家将在博鳌亚洲论坛各分论坛“论剑”,小况下期专栏将会关注有了创新土壤,企业家们该如何把握机遇结出更多创新果实?(记者 况昌勋)

 

 

(编辑:朱杉杉)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