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声音 >
注重指标科学激励 强化基础引领创新
发布时间:2015/9/17 9:25: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知识产权已成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自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列为发展目标以来,该指标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发挥了激励创新、促进发展的良好导向作用。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编制十三五规划,不仅要继续重视发明专利指标,更应尽可能多地体现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各个层面的工作,并以指标的形式予以体现。

 

  十二五以来,我国专利等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各级政府和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仍有待增强,高质量的发明专利数量仍然不足,专利运用效益不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能力不强,企业维权存在难题,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编制十三五规划,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继续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于巩固十二五发展成果,改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强化指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去年年底发布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的目标。笔者认为,《行动计划》的提法振奋人心,但只有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才能使各部门、各地区、各类创新主体更加重视专利创造的这一指标。只有在社会各界的重视下,才会结合地区和行业实际,在地区和行业规划中体现这一约束性指标,才会通过制定政策、推行举措、明确责任,去推动指标的完成,从而使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能努力去提升创新水平,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能力。因此,在进行科学考量的基础上,如果能在十三五规划中尽可能多地去体现专利等知识产权工作的指标,对于促进各地提升创新水平,推动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各项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具有实际的意义。

 

  为此,编制十三五规划还应重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首先是指标分类。可以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或更多的指标进行分类,细分为约束性、预期性和导向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是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实现的基本指标;预期性指标是政府希望达到的中级指标;导向性指标是政府倡导的高级指标。如此,可使各地因地制宜,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其次是指标分级。针对我国高质量的发明专利数量不足,在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了强化知识创新的正确导向和科学激励,我国在提高专利数量的同时更要追求专利质量,并进一步加强专利运用、保护、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可以考虑设置每万人口优质发明专利等导向性指标,促进全社会多研发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切实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在世界上有着强大实力和良好口碑的知识产权领先企业,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何炼红)

 

 

(编辑:刘珊 实习编辑:高云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