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抢抓机遇,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16/2/24 16:12: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战略环境、目标路径与任务举措》报告摘编

  编者按:改革开放,成就中国经济大国地位;战略实施,促成中国跻身知识产权大国行列。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中国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梦。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既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知识产权强国的内涵和特点

  知识产权强国是具有强大知识产权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的特点突出表现在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强、知识产权制度优越、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好、创新和经济绩效高,通常具备大量高质量知识产权等硬实力和基于硬实力形成的知识产权制度规则、知识产权文化以及国际话语权、影响力等软实力。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具有重要话语权或决定性的影响力。

  ——知识产权强国的内在基础是强大的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经济全球化竞争时代,知识产权是一国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实现的创新和经济效益、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环境等是体现知识产权强国综合能力的主要方面。

  ——知识产权强国的外在表现是强大的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经济和科技是核心,知识产权是体现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主要载体,也是经济和科技实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拥有强大知识产权能力的国家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处于优势地位,可以有效地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知识产权强国的历史使命是知识产权成为发展核心引擎。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制度真正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和促进发展的根本保障。

  ——知识产权强国的国际责任是引领国际规则和格局变化。知识产权强国是知识产权国际格局和制度变化的支配性力量。知识产权强国凭借强大的知识产权能力,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中选择适合的政策和目标,积极主导国际制度建设,保护本国特定产业的国家利益,承担对全球的政治责任。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经济学研究表明,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制度史研究表明,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手段。从国际上看,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和多样化特点,知识产权国际格局变化明显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国际事务领导力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从世界史看,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是决定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如果错失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发展速度可能就会受到制约。目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人类社会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科学理论的突破成为各行各业技术创新的源泉,科技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技术的突破已成为产业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新技术催生新产品、培育新产业、开拓新市场已成为新时期国际竞争的鲜明特点。世界主要国家为迎接新科技革命,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战略和行动计划,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更加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驱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力图保持科技前沿领先地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内部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同时,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跃上新台阶又为中国经济升级提供了新的空间。原有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步消失,必须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实现发展方式转换,这将决定未来我国经济崛起的走势。经济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源提升,需要从依靠人口的“旧人口红利”转向依靠人力资源的“新人口红利”,从依靠资源投入的“旧资源红利”转向依靠知识资源的“新资源红利”,从依靠计划经济转型的“旧改革红利”转向市场化的“新改革红利”。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将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和创新活力全面叠加,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是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我国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累了大量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已经拥有较高的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我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商标注册申请量、作品登记量、植物新品种申请量等快速增长。2014年,我国每万名研究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居世界第三位,每亿美元经济产出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居世界第二位。同时,知识产权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专利为例,我国专利产出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特别是,2011年,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超过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拥有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之首。2014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将持续居世界之首,并与其他国家拉开较大距离。同时,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人力资源密度持续增大。进入21世纪后,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增速加快。从1991年至200919年的数据来看,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就业人员的增长速度,就业人员的增速为1.77%,而科技人力资源中科技活动人员增速为5.81%,科学家工程师增速为8.05%,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增速为12.6%。在未来近10年里,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就业人员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的科技人力资源密度将持续加大。

  ——科技创新资源快速增长。2014年,全社会R&D支出达到13400亿元,占GDP比重约2.1%,其中企业R&D支出占76%以上。自2006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与美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同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和市场化配置创新资源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尚不能及时适应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发展以及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利益诉求的需要,缺乏整体知识产权外交方略和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方向与重点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要以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根本途径,以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为根本保障,突出强化基础、优化环境、提升绩效,大力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设经济强国和创新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要坚持战略引领、制度先行,严格保护、活化运用,激励创新、支撑发展。加快强国建设,要以改革的办法,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引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世界发展水平作为坐标系和参照系,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谋划。要建立起严格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大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成果产权化和知识产权产业化、贸易化的主导作用,创新知识产权变现与转移转化方式,促进知识产权在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运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创新基本制度的作用,与国家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战略密切配合,与国家经贸、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紧密衔接,支撑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分阶段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全面巩固我国知识产权大国地位,夯实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基础;到2030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知识产权绩效和知识产权治理环境等进入世界前列,成为引领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和格局变化的关键国家。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要遵循重点突破、强化关键、全面提升的路径。在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上,从创造引导向高水平运用引导转变,以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运用为核心和驱动力,引导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管理;在知识产权环境建设上,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社会治理体系,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知识产权文化,构建普惠、包容、平衡、有效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在知识产权制度上,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制度;在知识产权绩效提升上,要推动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科技的紧密融合,实现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中国特色创新发展模式。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包括,一是全面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为纽带、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的国家创新体系。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实现市场中各类创新资源产权化配置的根本制度,成为促进创新资源不断持续涌现的调节器;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为纽带构建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机制,形成多元利益和谐共存、驱动发展的机制,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转换器;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关键建立创新者利益保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建设,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市场环境的净化器。二是完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构建“双轮驱动、平衡高效、多元保护、灵活可及”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以社会主义法治观为引领的、包容开放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建设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和公共政策体系,形成公正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统一协同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引领的制度运行保障机制。三是全面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政府管理职能向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手段加强经济调节方向转变,向完善知识产权领域市场监管体系和完善知识产权领域公共服务方向转变,构建完善的国家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提高国家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四是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和依赖型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向知识产权密集型和依赖型产业转型发展,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利用知识产权构建新优势,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五是提升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从战略高度认识知识产权国际化的重要性,提升知识产权贸易发展水平,提高货物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竞争优势,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知识产权外交水平,实现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主动权的把握。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重点包括,一是运用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以知识产权构筑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运用知识产权支撑农业本土品牌高端发展,以知识产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二是运用知识产权促进企业发展,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化发展,发挥产业链带动引领作用;鼓励中小微企业发挥创新活力高和首创精神强的优势,在商业模式创新、原始创新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上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运用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升级,防范货物贸易知识产权风险,打造“中国制造”品牌的升级版,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和服务出口比重,鼓励对外知识产权许可。四是运用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围绕重大专项实施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基础专利;在基础性、战略性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发表一批国际高频引用论文。五是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区域发展,促进知识产权工作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重点发展知识产权先行优势区域。(作者系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强国课题研究”总体组,报告主要执笔人:张鹏、刘洋、张志成)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