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声音 >
知识经济的“智慧”守护
发布时间:2016/5/4 9:38: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纪实

 

放眼知识经济的“智慧山峰”,深圳市南山区是最巍峨的“一峰”。在这片185平方公里热土上,孕育出8000多家高新企业,孵化出114家上市公司,既有中兴通讯、腾讯等具有全球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行业巨头,也不乏大族激光、理邦精密、海王、迅雷等行业领军企业。GDP连续蝉联广东十强区第一。科技是撬动经济腾飞的“杠杆”,知识产权是这根杠杆的“支撑点”。探寻支撑起第一经济强区的力量之源,就会发现南山区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主动适应新常态、新形势,走上以司法创新、积极回应社会司法新需求之路,创造性地将互联网的先进成果运用于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中,构建起“跨界融合、全面覆盖、移动互联、智能应用”的司法领域大数据服务体系,搭建起符合信息化时代特征的“智慧法院”,实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智慧型司法应用,为辖区知识产权保护铸就金汤之城、御敌之盾。2015年,该院革故而鼎新,探索建立“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服务中心”,推出“E司法”“审判云”等系列创新举措,受到辖区高新企业和当事人的好评。改革项目被列为全区7大重点改革项目,并被纳入全市24个重点改革督察项目。

实现“指间便利”

E司法”服务一键通快捷易诉讼

送达难是民事审判领域的每一个法官都遭遇过的难题,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的深圳,人口流动频繁,诉讼中常有当事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收到法院送达的法律文书,还可能因此丧失举证、答辩等诉讼权利。文书的有效送达,严重影响司法效率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如何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环环相扣地完成案件各项流程以实现案件的社会效果,成为摆在知识产权法官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31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生效。其中关于电子送达的新规定引起了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庭的高度重视。南山法院经调研论证,成立了“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服务中心”,启用“E司法”服务,率先在知识产权民事纠纷领域适用了电子送达方式。当事人签署《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当事人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便捷的方式送达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外的法律文书,实现了“一键送达”和“光速送达”,当事人不用苦等法院文书,法院不再依赖送文回执。据粗略估计,新型电子送达方式将原本的平均诉讼周期加快约40%,节约大量诉讼资源,受到当事人广泛赞誉。

网上送达的成功实现,给了知识产权庭法官们更深的思考,网上立案有否实现的可能?

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走出单向灌输、低头办案的传统式工作模式,秉承“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办事流程,打开电脑就能表达意愿诉求,鼠标一点就能办理相关业务”的服务宗旨,借鉴并运用产品至上、用户体验、资源共享、多项互动、创新推动等互联网理念,延伸“E司法”服务内涵,成功研发出了网上立案服务功能,为支持创新创业、保护知识产权注入了新的元素。

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可以通过登录“深圳南山法院网上预约立案系统”或向该院知识产权庭电子邮箱发送提起诉讼的相关材料,进行网上立案。审核法官会及时对网上立案系统及邮箱的案件进行审核,在3个工作日内对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进行审查并作出回复。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由立案庭将相关电子文档导入内网正式立案,并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告知当事人案件编号。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E司法”服务运行以来,已经成功立案、送达2000余宗,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打出了一套漂亮的互联网思维组合拳,真正帮助当事人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轻松维权。

速解“隔空纷争”

“审务云”平台化千里干戈为玉帛

2015124日,1名法官、1名书记员、1名当事人、1个摄像头、1个大屏幕、3台手提电脑,一场别开生面的调解在南山法院知识产权案件互联网审理中心的远程调解室内进行。大屏幕上显示着北京两个办公地点内和南山法院调解室内的实时场景,音质清晰,画面清楚。

该案件中,被告是深圳南山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原告有两个,是北京的两家科技有限公司。原告起诉被告侵犯“爸爸去那儿”“快乐大本营”等9部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尽快化解纠纷,也为了减少当事人的律师往返京深之累,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庭的调解法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视频调解。

这是南山法院利用“审务云”平台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南山法院加快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的步伐,依托十多年沉淀的丰富案件数据资源,结合政务、电商、金融、社交、交通等周边数据,形成智慧法院大数据生态圈,构建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网络、阳光、智能三位一体的“审务云”网上法院诉讼服务平台,为促进审判体系、审判能力和法院管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南山法院知识产权案件互联网审理中心自2014年年初开始试行网上远程调解,截至201511月,已成功化解纠纷2400余宗,既省去了当事人异地往返的时间和金钱,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也减少了对司法资源的浪费。

创新无止境,“审判云”升级无止步,2016年南山法院在探索创新司法运行机制上,又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网上审理。据了解,网上审判将实现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开庭、判决等各诉讼环节的全程网络化。今后,哪怕身处天南海北,原告被告只需找一台能上网、有摄像头的电脑,就能免去来回两地跑法院的奔波,实现“网上案结事了”。充分运用在线争议证据,开展网上调解、裁判的便捷优势,南山法院探索推进网上法庭建设,契合知识产权与司法的跨境、跨行政区划发展,这些举措必将有利于辖区法治秩序和诚信环境,既便利诉讼,又寄惠于民。

更多的便利与实惠,还有诉讼程序繁转简,当事人可以说了算。对于知识产权诉讼当事人来说,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知识产权案件繁琐复杂的诉讼程序了。普通程序6个月的审理期限,保全调查鉴定等一系列的诉讼过程,不止一次的举证质证,都成为制约案件尽快“案结事了”的一道道障碍。

而随着2012831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法律首次赋予当事人约定适用简易程序的程序选择权。据此,南山法院制定了诉讼程序“普转简”的一整套工作流程,引导当事人将双方约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协议书交至法院,在详细向其阐述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法院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案件正式适用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通过简化起诉、送达、庭审、裁判文书以及降低诉讼费用,满足了当事人对诉讼效率的迫切要求。简易程序的适用大大缩短了诉讼周期,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发挥出最大潜能,并以繁简分流的举措确保案件审判质量,增强司法公信力。

优化“创新生态”

“大数据”智库妙促产业健康发展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吹响了我国由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迈进的号角。这不仅对于推进“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推进司法改革也将产生积极影响。知识产权审判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不例外,全国法院开始纷纷研究数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南山法院得特区创新风气之先,逐步探索到了隐藏在大数据山脉中的“金矿”,构建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大数据”智库。

一是建立侵权档案,打造互联网时代的诚信模式。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庭的法官在长期对互联网侵权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发现,涉互联网侵权的公司可大致分为2种情况,一是鉴于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特殊性,互联网公司无法及时、有效地查找到全部的著作权人的信息,只能先以侵权的方式使用,然后消极坐等著作权人上门索要版权费或到法院起诉;二是部分互联网公司存在故意侵权或者拖延不支付版权费的现象。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南山法院知识产权案件互联网审理中心有针对性地拓展了两种工作职能。一是为了让知识产权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消极事后协商变为积极事先预防,该中心通过整合所审案件的当事人信息,科学建立了知识产权“权利人数据库”,搭建起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的桥梁。二是建立“侵权人公示中心”,将一些恶意侵权人的信息和数据分门别类登记在册。截至201512月,南山法院知识产权“权利人数据库”已登记权利人172名,涉及影视作品1.98万部,文字作品2600部,图片7960张,音乐作品1760部,计算机软件440部。

二是建立服务团队,悉心为高新企业传经送宝。南山法院针对中小企业没有实力设立法务部门或聘请专职律师处理法律事项,自主创新成果被侵权时往往孤立无援的问题,在知识产权案件互联网审理中心设立“提升城区创新力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帮助他们寻求法律的救助;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倡导辖区高新技术企业配备1名以上的知识产权司法联络员,组建“南山区高新企业知识产权司法联络员”队伍。成立“提升城区创新力法律服务讲师团”,深入高新企业巡回宣讲。对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培训,着重于提升企业技术骨干的知法守法意识,提高法务人员熟悉司法程序、配合司法机关开展工作的能力。对于某一时期或某一行业辖区企业普遍多发类别案件,选择典型案例,在审判完结后制作《法官建议书》,针对企业在诉讼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修正建议,引导企业及时进行整改,避免未来涉诉,并同时减少企业由此产生的应对诉讼的成本。建立“知识产权纠纷预防机制”,结合南山法院所办案件深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发案特点和规律,开展个案防范和行业防范,堵塞企业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三是发布白皮书,总结知产保护新规律。对于南山区科技园的高新企业来说,南山法院编印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已是非常熟悉的名词了。南山法院2008年发布的《南山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指导高新企业如何辨识、防范侵权行为,2011年发布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引》进一步指导企业如何应对、如何提升自身保护意识,两套以案说法深入浅出的“白皮书”免费发布并赠送南山区的百余家高新企业,一时间被企业法务们奉为“武林秘籍”。20134月,南山法院发布了该院组织编写的《南山区著作权司法保护白皮书(2009-2013)》,对2009年至2013年南山法院著作权案件审判情况及特点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以创新方式妥善解决著作权纠纷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著作权权保护提出司法建议,配以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倡导民众和社会共同保护著作权。

运用“大数据”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将碎片式的、相互独立的知识产权“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连接起来,形成信息共享的知识产权保护新业态,南山法院据此准确判别不同群体、不同市场主体的各种需求,提升了审判效率和司法服务质量,让“大数据”为老百姓“跑腿办事”,为企业“贴心服务”,从而实现了更有效的“审”、更积极的“判”。(通讯员  卞 飞  姚 鑫  刘 斌)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