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构筑区域农产品品牌保护机制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6/12/6 9:59: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作为海南省的名牌产品,琼中绿橙因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独特的气候环境而具备皮薄多汁、酸甜适度的特点,并在省内外广受好评,但近年来却在盛名之下引来很多李鬼,仿冒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此前,据媒体报道,今年的琼中绿橙在117日才开始采摘上市,然而在此之前,海口已有不少水果摊位和网店销售起了所谓的琼中绿橙。在海南打击假冒琼中绿橙的专项行动中,依法下架没收涉嫌侵权绿橙2137公斤,立案查处5宗,已下架淘宝网海南馆涉嫌侵权的网店30家,确认省外涉嫌侵权网店86家。

 

  无独有偶,海南知名品牌澄迈县桥头地瓜也屡次中枪,产品包装多次被其他商贩模仿,并且公然销售。这些其他品牌的地瓜包装盒与桥头地瓜几乎一模一样,消费者如果不仔细看根本辨别不出来。虽与桥头地瓜标价一样,可两者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却千差万别。由于是同一品种,外形十分相似,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真伪,加之一些生产商和经销商有意掺假,使得桥头地瓜的销售和发展不断遭遇重创。

 

  区域农产品品牌是地区长期农业生产的成果积累和历史积淀,是区域农业特色乃至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区域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们如何根据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保护区域品牌的价值,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些农产品商户竞相仿冒,从侧面折射出了这些特色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而特色农产品频频被侵权或假冒主要源于3个因素:仿冒者法制意识薄弱;经销者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有关部门的执法、司法环境仍有待改善。

 

  近年来,我国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有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对品牌农业的认识还不到位。管理部门、经营主体、农民还没有充分认识品牌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促进品牌化发展的新思维、新办法和新手段不足。二是品牌培育保护制度体系缺失。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培育和保护投入不够,品牌发展缺少统一、系统的规划组织和引导。

 

  随着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品牌农业建设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要把品牌建设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层面,明晰引导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区域优质农产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找准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让市场主体成为品牌建设的主力,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要成为在市场上长久立足的区域农业品牌,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成熟的应急机制。在区域农业品牌受到伤害时,政府要司其职,尽其责,以帮助受害品牌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否则,受伤的恐怕就不仅仅是一两个区域农产品品牌本身,受损的还有这些品牌所代表的群体和品牌背后众多农民的切身利益。

 

  经过多年锻造,地方特点和产业优势结合,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大批知名区域农产品品牌,品牌农业增长迅速,农产品注册商标从2008年的60万件增长到了2015年的165万件,不到十年间翻了两番。但因为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很多产品竞争力比较弱,大部分影响力还停留在局部,跨省跨区域的品牌不多,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更少,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品牌,由于保护机制不健全,有的只是名噪一时。如果任由知名农产品品牌被冒充,则其毁之于市场不远矣。

 

  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多措并举强化保护,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立体保护。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内涵丰富,单项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都有其局限性,往往很难达到全方位保护的目的,需要借助专利、品种权、商业秘密、注册商标与地理标志等多种手段构筑多方立体保护模式,着力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假冒和信誉危机,降低交易成本,带动区域农产品品牌商品化、高端化,提高品牌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其价值实现。另一方面,要构建协同保护机制。区域农产品品牌不仅涉及持有人的利益,也是区域名片,需要构建以品牌持有人为基础、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协同保护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积极性。构建农产品品牌产业联盟,抱团打造农产品品牌,促进行业自律,合力打击侵权假冒农产品品牌的行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加快推进区域农业品牌建设和保护,已经成为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吴学安)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