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跨界造车 各路英豪齐上阵
发布时间:2017/1/10 9:26: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进行道路测试、百度提出自动驾驶汽车"三年商用,五年量产"计划,到格力拟收购新能源企业、乐视超级汽车LeSEE亮相北京,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其他企业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之风从2015年一直吹到2016年,并越吹越烈。

 

  在这一批批跨界造车大军中,互联网企业摇旗呐喊冲在最前列。专家认为,出现这一现象一是由于《中国制造2025》将汽车产业纳入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而互联网企业一向擅长紧随"风口";二是未来汽车产品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枢纽,因此跨界造车是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的战略举措;三是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方向演进,汽车将逐渐由带有电子功能的机械产品向带有机械功能的电子产品转化,客观上也为电子信息技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纵使互联网企业对跨界造车热情高涨,但社会各界针对"互联网企业等因缺少汽车产品核心技术,跨界造车纯属概念炒作"的声音不断。业内人士也坦言,与传统汽车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在整车制造等方面的专利储备略显薄弱,没有专利支撑的汽车产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也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但是,互联网企业也并非没有胜算。一方面,多数互联网企业深知专利的重要性,为短期内弥补其专利缺失,大多选择和传统汽车企业展开合作;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原有的汽车产业生态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比较而言,智能汽车更依赖互联网相关技术,如自动驾驶、车与外界的信息交互(V2X)等,因此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拥有专利优势。

 

  点评

 

  与其说跨界企业造车对传统汽车企业构成威胁,不如说是一种有益的激励和重要的支持,将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创新活力。作为中坚力量的传统汽车企业和作为新兴力量的跨界企业各具优势,两者应是互补的关系,双方在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方面有效合作、充分共享,既符合"互联网+"模式,更是未来中国汽车企业脱颖而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报记者 胡姝阳)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