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重塑区域创新生态
发布时间:2017/3/2 10:25: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通过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这项工作,我们可以全面掌握区域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家底’,是‘科学决策、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的基础。”“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是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在近日举办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现场会上,宁波、广西等7个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单位有关负责人纷纷阐述着对于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认识。在一年来的试点工作中,通过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绘制创新要素地图,将知识产权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这一思路已经在各试点单位中达成共识。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在区域层面把握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集聚与流动规律,进而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为高端产业和传统产业提供高水平技术供给,为产业区域合理分工和梯次转移提供布局方案。可以说,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是知识产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发力点。”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2015年下半年,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全面启动,2016年地方试点工作全面铺开。一年多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建章立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持续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初具规模,形成了良好开端。

百花齐放 形成多样工作特色

“我们委托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开发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数据报送平台在去年12月就上线运行了。”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蔚表示,为全面掌握各类资源调查数据,江苏省采取了统计数据与填报数据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数据报送平台形成设区市、高校、独立研究机构、国家高新区以及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五类数据填报主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则将知识产权导向目录分解为知识产权区域与产业导向目录,知识产权资源整合导向目录和知识产权开放合作导向目录。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林卫江介绍,该局在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和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数据收集方面进行了拓展,在区域层面除14个地级市外,还侧重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等。

正在设计开发的区域布局结果可视化工具是宁波试点工作中的一大特色。“在对新材料、高端装备、海洋高技术等重点优势产业研究过程中,我们计划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形成可视化区域布局地图。”宁波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黄利琴介绍。

此外,其他试点单位的特色工作也让人眼前一亮,如重庆细化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指标体系,形成了本地的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广州和潍坊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政府招标确定研究团队;深圳已经组织专家团队对生物医学工程、海洋产业等产业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

“区域发展优势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各地发展的地理区位制约已不明显,内陆地区、边缘省份同样会催生出独特的发展优势,传统的区位中心、枢纽地区也有可能错失机遇,落后于时代。通过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所需的资源寻找匹配路径和方案,是积极培育创新链,打造高端产业链,建设资源集聚的优质发展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有关负责人评价道。

上下求索 探寻布局最佳路径

结合各地特色,探索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其对经济、产业的促进作用成为各方重要工作。

在各地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国家层面加强理论研究、夯实理论基础,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从试点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与实际需求可以看出,各地还存在理论导向模糊、功能定位不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家团队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的理论研究成果。”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刘凤朝表示,目前专家组已形成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基础理论与政策机制书稿初稿,全面而深入地总结了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基础理论、国内外经验、各环节实操方法以及布局优化方案等;形成中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发展报告的初稿,对全国各省层面的知识产权资源、创新资源以及互相匹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形成供试点地方试用的区域知识产权资源分析手册,并针对“中国制造2025”重点产业提出了优化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分析和建议,即将开始知识产权导向目录的编制工作。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这一工作没有先例可循,需要以创新工作的热情和态度去开展。”在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立彪看来,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目标可以通过建立两个坐标系来理解:其中一个是区域内的坐标系,横坐标为产业综合指数,用以衡量某个产业在区域内的分布情况,纵坐标为区域内各产业的知识产权资源强度,这个资源强度可以通过诸如创新意识、创新成果、创新布局和创新潜力等指标来建模得到;另外建立一个区域外的产业和知识产权资源坐标系,选取的产业与区域内一致。这样一方面可以摸清区域内外产业和知识产权的资源情况,另一方面政府宏观管理也能从供给侧发力,指引区域内外知识产权优势资源导向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在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中,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其战略意义,立足全球开放体系中的战略思考在前期研究阶段可以天马行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志高表示,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下,全方位空间格局的框架已经建立,通过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如何“引进来”培育以本土力量为主的创新资源,又如何调整自身的标准、技术,实现符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创新产品“走出去”等,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值得思考的。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唐恒则认为,要强化知识产权资源与科教资源、产业资源等资源的匹配,制定符合实际的数据规范指标,加强理论研究及区域布局工具的支持。

“《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实现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方面,提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提升区域创新发展决策水平。知识产权区域布局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形成各层级政府科学管理知识产权,精准支撑决策需求,有效发挥知识资源价值的工作模式,具有基础性、创新性、长期性,是实现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还普遍存在创新难度大、数据获取难、重点环节为突破、培训交流不够充分等问题。2017年,将会协同专家组及7个试点地方加大对知识产权导向目录范本研究力度,做好培训和成果发布,加强服务与规范,推动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本报记者  吴 珂)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