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发力供给侧 增添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7/3/6 10:52: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力供给侧 增添新动能

 

代表委员献良策 知识产权助改革

 

编者按

    说到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实际上,今年不仅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关键一年。知识产权本身具备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属性,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转化的基本制度保障,也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可以说,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知识产权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一直以来也高度关注着知识产权如何更好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的大幕已经拉开,就让我们跟随本报特派记者走近代表委员身边,听听他们就知识产权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上的“良策妙计”。

 

创新创造 提升供给质量效率

按语: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必须激发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才能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创新创造是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础,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抓创新、调结构、促转型,有效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观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结构优化,抑或是要素升级,其核心都是创新,创新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动力问题,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所在。”谈及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曾经公开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尤权看来,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必须贯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过程。一方面,创新能够提高传统产业的供给质量,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另一方面,创新还可以发掘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在“互联网+”时代占据先机,更好地创造和引领市场的潜在需求,把握和顺应新需求产生和变化的方向。通过这个过程,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进而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

 

 

    实际上,2016年的全国两会以后,通过创新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源,就已经成为广大代表委员们的共识。去年,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就曾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加快制定和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政策法规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提案。在人工智能这一技术领域,李彦宏所在的百度公司近年来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拥有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供给一侧初步实现了转型升级。据李彦宏介绍,如今,百度公司研发的百度云已经与人工智能的各项技术,比如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相结合,能够为多个行业提供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除了技术方面的创新创造,文化领域的创新也是提升我国供给侧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原创是竞争的力量。“培育原创,保护原创,尊重原创,文艺才能源远流长。原创就是力量,原创就是胆量,敢同一切外来文化较量,唯有原创才能体现中国文艺家的智慧含量,才能凝聚中国精神的正能量。”王兴东说。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则指出,从制度层面来看,供给侧的改革离不开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知识产权有效保护的机制,离不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离不开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更离不开体制障碍的破除;而从结构优化层面来说,则需要通过运用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淘汰低端、落后产能,进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要素升级上来说,更是需要通过技术、管理、工艺、知识等的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制造新产品,创造新需求,打造新动能,进而实现整个供给端的提质增效。

 

运营转化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按语:

如果说创新创造奠定了供给侧改革的坚实根基,那么通过知识产权的有效运营转化,才是真正激发供给侧转型升级、彰显创新价值的关键一环。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2016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突破100万件大关,要把这些丰富的专利资源盘活用好,就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知识产权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效益、推动发展。

 

观点:

 

    “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通过知识产权运用可以将技术创新的优势转变为相关产业的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真正发挥技术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江南控股集团总工程师黄作兴看来,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转移转化机制不畅,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些瓶颈,真正让创新成员合理配置、让创新成果彰显价值,代表委员们对此纷纷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历表示,要通过知识产权构筑产业竞争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同时要多渠道促进知识产权实现市场价值。“要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培育我们的核心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与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紧密融合,提高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唐历说。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巨拴科则认为,与美欧相比,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和就业贡献率有较大差距,加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大意义。“要将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来抓,包括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成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加强版权密集型产业研究、以现代服务业和品牌经济推动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知识产权经济的升级版。”在巨拴科看来,知识产权的运营转化,关键是要探索以市场为主导的新模式,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度高、国际竞争力强、能引领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巨拴科的建议也得到了很多代表委员的认同,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就指出,目前,我国中低端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遭遇封锁的风险越来越大,产业转型升级中知识产权运用的瓶颈日益凸显。“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企业拥有和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数量不多,企业申请专利较少用来进行战略交换、布局、转化为标准等,企业专利实施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专利实施范围和覆盖广度不够,专利转化应用效率与能力尚有缺乏。”高岭表示,为此,要加快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着力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有关部门要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施导入为抓手,增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严格保护 构建良好营商环境

按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要加强市场监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用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稳定企业预期。作为现代产权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发挥了保护无形财产权的核心作用,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保障。当前,如何进一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观点:

 

    “企业进行科技研发耗资巨大,然而当前各类侵权案件时有发生,这严重挫伤了企业研发的信心。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不够高,侵权行为得不到有效打击。”全国人大代表、美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投资总监袁利群认为,政府应从法律上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惩处,以此提升企业研发的信心。

 

 

     美的公司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汝财看来,当一家企业做成“名企”后,就有很多人会去仿造它的产品,但如果单靠企业本身去打击假冒伪劣,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一方面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法律保护,更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保护事关全体公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意识的提升,事关企业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诚信守法、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广大公民懂得侵权的危害及侵权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筑牢知识产权保护的思想防线。”张汝财说。

 

    去年,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就曾专门到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等机构进行调研,并提交了题为“关于加强网络版权保护,促进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提案。这一年来,聂震宁也一直关注着网络盗版行为的现象及危害。聂震宁建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是要规范行业秩序,倡导和鼓励网络文学版权登记和建立网络平台备案制度;二是要规范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完善事后审核机制及惩戒机制;三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四是要加大司法机关查处网络侵权盗版的力度;五是要推动新媒体、传统媒体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加强合作。在聂震宁看来,只有全面保护法律赋予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各项权利,才能推动供给侧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繁荣创新创造成果,提升运营转化收益。

 

    “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至关重要。如果说发明得不到保护,那谁还愿意掏钱创新,谁还愿意去发明创造?”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胡衡华表示,对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竞争的“杀手锏”;对一个地方来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数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地方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胡衡华呼吁,要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进一步充实知识产权执法力量,加强专利工作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和假冒专利产品,真正使创新的企业得到保护,使侵权的企业得到有效惩处,形成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在两会前高声呼吁,在打造品牌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当前,假冒伪劣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品牌的毒瘤,必须毫不手软坚决打击,让制假售假者付出惨痛代价,挽回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李书福说,“要坚决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创新成果,为企业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全球竞争 知识产权决胜未来

按语: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知识产权作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作用更加突出。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创新主体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特点,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实力,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运用到全球竞争中去,最终提升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观点:

 

    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海归博士团队创办的以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为核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十余年专注创新药领域知识产权的研发和投入,贝达药业已成功上市。总结企业的成功经验,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表示,自主创新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而自主知识产权又是创新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凸显为以知识产权为经济的时代。不管是什么规模的企业,他们之间的竞争最终都是知识产权的博弈。”丁列明认为,通过技术创新,使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也是国内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最重要的手段和“武器”。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智力资产,成为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专利技术的竞争。中国企业相对于国际大型企业、跨国公司而言,在以知识产权为典型代表的无形资产的创造、发展和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则认为,通过知识产权的高效运用提升企业专利资产的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刘伟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而构建的。而在核心竞争力的这几大构成要素中,最容易为消费者所感知的就是技术和品牌。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某个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而是其生产的产品,更确切的说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品牌。“不管你的组织结构有多合理、战略有多科学、企业文化有多好,如果你的产品技术太落后或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消费者依然不会购买。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落实到技术创新和品牌上来。”刘伟说。

 

     “品牌就是企业的‘铭牌’!”对于刘伟的观点,李书福给予了高度赞同。李书福举例说,我国制造业品牌市场认可度低、竞争力弱,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仅有31个,百强品牌中仅有7个。“品牌建设是扩大有效供给、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李书福表示,在当前全球竞争的格局下,提升中国产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加强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成就一个品牌是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发扬以创新、执着、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脚踏实地、专心致志。要大力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建设,提高产品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要加强诚信建设,打牢品牌信誉的基石。”李书福说。 

 

  (编辑:曹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