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朗读者》:优秀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17/3/8 10:32: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曾有人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大多创新乏力,难有看点。但是,近来随着央视创新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却让人再次感受到了来自荧屏的神奇魅力。

 

  218日晚在央视一套首次亮相的《朗读者》备受好评。无论展示生命,还是遇见美好,《朗读者》都触碰到了观众内心最柔软之处,当嘉宾带着自己的故事朗读文字时,现场内外的观众都能够感受到朗读者千回百折的真情实感,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无论是《朗读者》还是《中国诗词大会》,两档电视节目是一种在雄厚积累之上的创新与超越,契合了大众情感诉求。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本土原创节目,不仅收视率夺冠,而且还有更多来自舆论的热捧,让人备感温暖。《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既无明星加盟,也不粉饰雕琢,更不以兜售八卦秘闻当卖点,相较于其他闹腾而又味十足的综艺节目,堪称一股清流。究其成功之奥秘,也许正如唐朝诗人刘禹锡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档创新的节目能获得成功,绝非偶然。据了解,《中国诗词大会》尽管录制只有20多天时间,但前期筹备、策划、讨论等准备工作花了近3年时间,第一季制作整整用了600多天,修改了20多版。《朗读者》的诞生也是如此精细打磨。

 

  当前,电视综艺节目热闹非凡,各擅胜场。但不少节目实行拿来主义,看似捷径,实则耗资甚巨,且时间越长越显露出水土不服,内涵浅薄自然难以赢得人心。《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自主创新的节目,既有内涵,又接地气。正因如此,更能彰显其独特价值,释放出示范效应。

 

  学习借鉴,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习惯于只是拿来,不思创新,亦步亦趋,只能速生速灭。就电视节目来说,不创新就无法提高软实力,就不能引领时尚,更无法向外输出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原创节目。

 

  创新,知易行难。从电光火石般的创意,到为大众所叫好的节目形态,往往历经反复推敲、反复切磋的长时间磨合过程。但是,这种磨合本身是有价值的,更是必要的。具体到《中国诗词大会》,无论节目组还是业内方家,无不高度重视创新。的确,创新无止境,《中国诗词大会》创新性地设立了飞花令等环节,在游戏中考察选手的底蕴与急智,使得节目有妙趣、有雅致,也更具戏剧冲突效果。此外,无论舞美视听包装,还是嘉宾匠心点评,都可圈可点,诠释着节目追求创新、追求完美的文化自信。

 

  应该说,在电视节目竞争白热化时代,特别是观众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的当下,没有创新,任何综艺节目都难有立足之地;不在创新上持续发力,任何综艺节目都不可能长久保持热度。正如业界人士所称,中国的综艺节目现在大都停留于2.0时代,而3.0时代才应该是原创的时代,是中国模式能够崛起和走出去的时代,我们都非常渴望这个时代的到来。《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成效初显,也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客观地看,《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自主创新的节目还是太少。毋庸讳言,这些创新节目之所以成功,除了节目本身的创新之外,也与当今鼓励创新的时代背景有关。用创新的形式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有关。这两档节目火了,有可能带动类似节目跟风涌现。如果只是跟随,而无创新;如果只是模仿,而无亮点,也许只会带给公众审美疲劳,这才是值得警惕的。

 

  如果一定要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能火多久?笔者相信,只要有创新在,其生命力就值得期待。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只是关注一两档节目,更要关注创新的力量,关注节目创新带来的正能量。从节目创新到文化赓续,这也许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深思的命题。(王石川)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