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刘长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7/3/11 18:58: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对于孩子正在上学的家长而言,实践教学或实践性教育一定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汇。如今,学校中的实践教学课程越来越丰富,这是指青少年通过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参与社会活动等形式获取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人对实践性教育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早有论述。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他认为,人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过多地将青少年禁锢于书本和课堂之中,大量重复性训练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普遍缺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少儿童、青少年的身心正常发育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情况有向低龄化蔓延且愈演愈烈之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介绍。


  在刘长铭看来,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短板,这与我国教育重书本、轻实践不无关系。刘长铭参加全国政协的教育专题调研时,看到一段小学自然课的上课情景:老师认真地让学生把投影屏幕上的内容读了两遍,然后说,抄在本上,回家背下来。“其实,走出教室就是大自然,那里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内容。人的创造激情和原始灵感源于实践。”刘长铭说。


  此外,他还在一份中学生科技活动报告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中学生发现蚯蚓钻土时能分泌一种降低摩擦力的黏液,于是发明了一种减少阻力、提高船速的方法。“青少年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方法和能力,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许多创新项目不仅源于孩子的兴趣,也源自他们增进生活福祉、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意识。这样的学习本身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刘长铭表示。


  刘长铭告诉记者,他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完善法规,为学校开展实践性教育提供法律安全保障,减少学校后顾之忧,为学校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教育部门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扭转用单一指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错误倾向,加强对学校的全面督导,鼓励学校在开展实践性教育方面大胆探索,并及时推广成功经验;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实践性教育活动,努力挖掘各地区的历史、政治、文化、自然、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学生实践基地或营地,为学校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提供条件。(本报特派记者 冯飞)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