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稳中求进
发布时间:2017/4/26 11:34: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编者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在过去的一年,全国各级法院多措并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并逐步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近日,全国多个法院发布了2016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本报特选取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最新进展,以飨读者。


  北京  发挥优势 解决疑难问题

  

  “2016年,北京市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三级法院共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73万余件,同比增长24.7%。审结了一大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称北京高院)召开2016年度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杨柏勇在发布会上介绍。


  案件数量快速增长


  据北京高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三级法院共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73万余件,同比增长24.7%;审结1.67万余件,同比增长41.7%。其中,新收专利案件646件,商标案件842件,著作权案件1.45万余件,技术合同案件221件,不正当竞争案件428件,其他案件686件。


  北京市高级、中级法院共新收二审及申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239件,审结1072件;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年共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行政案件7035件,审结6092件。北京高院共新收二审及申诉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行政案件3187件,同比增加42.1%,其中专利案件245件,商标案件2942件;审结3044件,同比增长31.7%。


  疑难案件备受关注


  2016年,北京市法院审理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件。其中,包括涉及马库什权利要求的“含核苷酸类似物的复合物或盐及其合成方法”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九层妖塔》著作权纠纷案、“脉脉”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案等,这些案件大多属于疑难、复杂的新类型案件。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中国好声音”诉前行为保全案中首次作出诉前行为保全裁定,提高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及时性、便利性和有效性;在U盾专利侵权案和“墙锢”商标侵权案中,均在被告拒不提供关键证据构成举证妨碍时全额支持了原告的赔偿请求。


  通过这些典型案件的审理与判决,进一步发挥了首都法院在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调研成果受到好评


  据杨柏勇介绍,2016年,北京高院多次组织专题研讨会,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下称商标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称商标评审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专利复审委员会)研讨商标、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交换意见,并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北京高院制定下发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指南》,回应全市法院对涉及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细化裁判标准的实际需求;与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建立商标行政案件工作定期交流机制,达成《关于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查标准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针对专利商标授权确权案件中出现的具体法律问题,北京高院制定并发布了7个审判参考问答,使全市法院的裁判标准更具可操作性。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庭还申报了以“有关视听作品、制品的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为题的全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集中全市法院力量开展深入调研。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正式出台后,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庭集合全市法院力量成立课题组,对2013年出台的《专利侵权判定指南》进行修订。


  此外,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撰写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文字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调研报告》、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撰写的《视频聚合平台运行模式著作权法规制的司法认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撰写的《关于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北京市石景山人民法院撰写的《关于涉动漫游戏知识产权案件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报告》等多篇调研报告都对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分析,对相关案件的审判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广泛好评。


  “北京市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地域和案件资源优势,坚持依法制裁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加大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力度,同时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矛盾,落实京津冀知识产权技术类案件集中管辖,进一步提升首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杨柏勇表示。本报记者 祝文明


  上海  加强创新 提供精准服务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专门针对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关系最为密切的专利案件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进行了专题分析,为广大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院长王秋良于4月12日召开的“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白皮书发放暨司法保护座谈会”上表示。


  座谈会上,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公布了3份审判白皮书和20个典型案例。据悉,这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以来第二次发布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也是第一次针对涉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发布两个专业类白皮书。


  强化严格保护 提高侵权成本


  白皮书显示,2016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877件,同比上升14.38%。其中,一审案件904件,二审案件973件。2016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结案件1877件,同比上升79.27%。在受理的案件中,专利案件为559件,商标案件为247件,著作权案件为921件,还有特许经营、商业秘密以及不正当竞争、垄断等案件。


  据了解,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坚持严格保护原则,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双重特点,在确定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数额时,既力求准确反映被侵犯的知识产权的相应市场价值,又适当考虑侵权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实现以补偿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双重效果。对于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的行为人,根据具体案情酌情确定适当高于市场价值的损害赔偿。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相关负责人举例介绍,在德国雨果博斯商标管理有限公司起诉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综合考虑被告的侵权规模、侵权恶意、持续时间、利润率等因素,在法定赔偿最高限额以上酌情判令被告赔偿492万元。


  主动对接张江 精准服务科创


  “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张江高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于2015年就建立了工作合作机制。近两年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深入张江高新区各园区调研走访,提供咨询服务,对园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机制、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建卯表示。


  白皮书显示,2015年至2016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专利案件1011件,审结657件;受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598件,审结512件。在这些技术类案件中,涉及新类型、新技术案件较多。而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中,涉移动端计算机软件纠纷较多,近一半涉及手机应用APP软件,覆盖手游、医疗、教育、美妆、旅游等多个领域。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通过梳理,总结出了企业在专利权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企业一方面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内部知识产权权属和利益分配管理制度,加强对自身专利权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另一方面,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内部风险管控,强化证据保留,在诉讼中积极举证等。


  加强机制创新 凸显审判职能


  近年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特点,不断创新审判机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积累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按照审判团队专业化、收案范围类型化、审判管理集约化、审判延伸系统化的原则,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组建了涉自贸区案件专项合议庭,对涉自贸区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进行集中审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理涉自贸区专利、商标、技术秘密、信息网络传播权、特许经营合同等案件152件。


  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在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了解,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全年共开展49次专家咨询,50起案件有专家陪审员参与审理,14起案件启动技术鉴定程序。技术调查官参与审理案件35件,出庭43次,出具技术审查意见书和咨询意见书17份,参加证据保全、现场勘验、完成技术咨询和办理相关事务300余次。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工作的一大特色是探索建立了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目前,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已经与10家社会调解组织和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吸收社会资源扩充调解队伍。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进入诉前调解的知识产权案件96件,调解成功23件,调解成功率24%;诉中调解737件,调解成功率39%。本报记者 冯飞 通讯员 陈颖颖  


  广州  立足改革 促进质效提升


  “2016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共新收案件4752件,审结案件4907件,结案标的额约8.07亿元,结案数量和结案标的额分别同比上升44.62%和239.08%。”4月21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炽森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司法保护状况及典型案例(2016)》(下称白皮书)发布会上介绍。


  发挥审判职能 加大保护力度


  白皮书显示,2016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共新收案件4752件,其中,新收专利权案件2445件,占全部新收案件的51.45%;新收著作权案件1674件,占全部新收案件的35.23%;新收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290件,占全部新收案件的6.1%。


  2016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结案件4907件,结案数量同比上升44.62%。其中,审结一审案件2771件,审结二审案件1889件。共审结民事案件4643件,同比上升37.41%,其中,审结专利案件2626件,审结著作权案件1650件,审结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284件。2016年,结案标的额约8.07亿元,同比上升239.08%。


  近年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为了保护创新与技术进步,严格把握专利案件审理周期,不断提高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VMI荷兰公司诉某橡胶机械公司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中,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根据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的创造性,考量原告轮胎鼓的技术研发成本,合理推定行业平均利润,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万元。此外,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对于重复侵权和恶意侵权,加大赔偿金额,加重不法侵权成本。在网易公司诉某网络公司侵犯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被告不正当竞争意图明显、侵权时间长、侵权获利巨大,我院综合案情,参考涉案作品市场价值及被告获利情况,判决被告赔偿经济损失等共计1500万元。


  与此同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注重使用技术专家协助查明事实。在法国达索公司诉相关企业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系列纠纷案中,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安排技术调查官、技术专家参与诉讼,配合计算机软件等复杂案件的审理,共对65台计算机上的涉案软件进行证据保全,软件市场价值达1120万元。


  立足先行先试 提高审判质效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司法改革先行先试的新型法院,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和推进各项改革创新举措。


  据悉,为完善审判团队组建,2016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新选调15名主审法官,共组建25个审判团队,每个团队由1名主审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构成,确保以主审法官为中心开展工作,成员之间职责清晰、配合到位,促进了审判质效提高。


  同时,为了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探索建立“审判权、审判监督权、审判管理权”三位一体的审判权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审判权力的运行机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监督法官规范用权,建立案件质量管理监督机制,院长、庭长通过审阅案件提出参考意见,通过督促办案和文书上网等方式行使审判监督权;科学配置审判资源,确保法官在组织、规范、指导、协调审判活动等方面行使审判管理权等。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受理的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民事、行政案件方面,各审判庭工作量的统计较为便捷。因此,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案件分配方面,将案件不分类别分配到各审判团队,并以审判团队的结案进度、存案数量为测算依据,采用随机均分为主、疑难复杂案件指定分配为辅的分案模式,建立起审判团队与案件数量相互匹配的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能力水平


  近年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高度重视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的司法能力和水平。


  据了解,2016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与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多家著名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对主审法官及其他在编干警开展全员轮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选派10名主审法官参与国际司法交流等。


  “2016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黎炽森表示。(郑斯亮 肖晟程)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