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进行时】微信重拳打击朋友圈售假信息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8/3/15 13:43:00

   “对品牌权利人提交的侵权处理通知,侵权打击准确率高达99.9%;2017年主动向品牌权利人推送12.6万余条有效微信个人账号侵权线索;接入186家品牌权利人、涵盖国内外知名商标400个……”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微信品牌保护联合团队在广州发布《微信品牌权利人保护报告》(下称报告),对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在过去一年主动打假以及协助品牌方打假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成果梳理。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经过几年的探索,微信已经建了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公众平台整体运营保护”“全电子化侵权投诉平台”于一体的“三位一体”社交平台品牌保护方案,将品牌维权平台和全电子化的侵权投诉系统等各项知识产权保护的功能全面贯穿到微信全场景中,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打假流程进行调整、升级,不断简化权利人的维权流程,努力断提高识假和打假效率。“代购”、“专柜”“原单”等侵权信息将通通无法遁形。


  即时通讯工具被人实施侵权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商业形态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中不断萌发,与此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形势和新难题,为平台带来新的挑战。作为国内最大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却被很多不法分子用来传播侵权盗版信息。另外,由于微信朋友圈的半封闭性特点,给诸多品牌权利人维权带来困难。


  报告显示,从用户投诉信息的高频关键词来看,“代购”“专柜” “原单” “高仿”最为频繁的出现,其中第一大热门词“代购”在2017年出现了2.3万余次。“专柜”“原单”“高仿”分列二三四位。“定制”“A货”“工厂”“复刻”“1:1”也排在前列。大多数售假者试图用宣扬货物来源的合法性来掩藏售卖仿冒品的实质,以“代购”“专柜”“海关”等词语蒙骗其他用户。此外,从投诉内容涉及的商品品类上,鞋类、箱包、钟表以及成衣被投诉最多。


  从侵权行为所在地域上来看,广东、福建、黑龙江是侵权高发地。报告对被处理帐号注册地域的分析后发现,被投诉人帐号集中在广东、福建、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苏等省份。其中广东占比26.04%高居首位,福建占比10.67%,黑龙江占比9.88%。依据媒体的公开统计和报道,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同样也是线下假冒侵权行为的高发地。

 


  对此,微信品牌保护联合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线上与线下侵权行为的发生地域存在高度的吻合性,充分说明了互联网线上品牌侵权行为本质上是线下侵权行为,互联网所存在的商品侵权问题,是由现实社会导致的,也说明进一步深化打击品牌侵权行为,需要线上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平台-权利人-用户”联合打假打破维权瓶颈


  然而,相较于网络交易平台,社交平台的品牌保护面临更为隐秘、复杂的商业形态,在维权过程中存在多个困难。腾讯公司法务平台部总经理谢兰芳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微信作为社交服务平台,相对缺乏品牌权利人鉴别仿冒品信息的专业资质和能力。另外,由于朋友圈的半封闭特点,要对用户的侵权行为进行处理还存在“三难”,即权利人发现侵权内容难;普通用户不是合适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投诉难;微信没有专业的鉴别能力,鉴别难。


  那么,针对部分不法用户利用朋友圈这类私密场景发布、传播仿冒品信息,导致品牌权利人难以发现潜在的侵权行为,将如何进行应对?谢兰芳介绍,这就推动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的出现,希望解决社交平台服务性质带来的侵权鉴别瓶颈。“一方面是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接入商标权利人和企业等,对其提交的侵权投诉及时有效处理。自2016年3月正式推出以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共接入186家国内外企业,覆盖了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知名商标超过400个。截至2017年12月,品牌权利人向品牌维权平台提交了7.58万余件品牌侵权处理通知。其中的7.23万余件通过了审核,审核完成率超过95%。申诉用户通过的成功率仅为不足0.1%,平台审核准确率高达99.9%。“


  另一方面,谢兰芳介绍,在公众平台认证账号运营保护方面,微信建立了名称主动防御机制、综合运营规范机制和微信小程序品牌保护等措施。通过商标关键词库,系统主动拦截各类开发者、运营者提交的不当命名需求,平均每日命中帐号数约为3100个。商标关键词库在前端主动承担了超过97%的拦截,权利人仅承担不足3%的投诉工作,主动有效为品牌权利人筑起了公众平台名称保护的护城河。此外,资质关键词库拦截机制,每日平均命中次数达4.15万余次,命中的帐号数达1.03万余个。通过运营过程中的资质材料强制提交机制,平均超过97%资质存疑的帐号最终因无法满足平台的要求而行为被平台所禁止或者被排除出平台。


  另外,对于新推出的小程序,微信以技术研判和主动巡查多措并举在小程序功能下保护品牌权益。微信针对性地增设了发布审核机制,即每个小程序在发布前需要经过平台按照相关审核规范进行审核,拦截明显不合法的小程序。针对审核无法发现的侵权问题,设置充分有效的“平台-开发者”转交渠道,要求开发者对投诉予以回应和及时处理。


  “品牌维权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权利人投诉-网络服务者’处理模式,用户可以向平台和权利人同时提交售假线索,构建三方的桥梁,利用广大用户的力量来打击微信内的售假行为,实现维权多赢共利的效果。“谢兰芳介绍。


  流程、系统升级构建立体屏障


  多方努力下,微信打假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报告显示,从2016年至今,电子化侵权投诉系统处理涉及商标及品牌侵权的投诉通知已累计超过2.89万余例,其中针对公众平台文章投诉约为1.11万余余例,针对微信个人帐号投诉约为1.77万余例。近期微信通过用户投诉和主动巡查发现,已永久封禁了 1833 个 侵权高仿类小程序,并在注册、认证和审核环节进行拦截限制。


  “如今,微信已经建立起了全面、便捷的知识产权线上侵权投诉系统,覆盖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个人帐号。侵权投诉系统均可以做到投诉资料电子化、投诉进程可视化、处理时间高效化、处理结果明示化。相较于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侵权投诉系统的使用无需提前申请接入,覆盖微信产品全场景。所有品牌权利人在发现侵权行为后均可以进行投诉。“谢兰芳表示。


  不过,他同时坦言,随着社交用户行为模式和社交平台商业形态的快速演变,社交平台的品牌保护形势会更加复杂。为此,微信品牌维权平台近期完成了升级计划,完成4大功能模块38个功能项目的全面升级,让权利人的处理侵权线索更为便利,让平台的处理更准确、更有效率。


  “对品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是我们自我要求和自我驱动的结果,也是腾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腾讯公司总法律顾问艾文博表示,互联网环境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腾讯、品牌方、用户和社会形成合力,整体推动。微信在高速发展中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和保护水平,在微信全场景中建立品牌维权平台和全电子化的侵权投诉系统等各项知识产权保护功能,并贯穿于产品的全流程中。(本报记者 姜旭)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