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稿”怎能洗掉侵权嫌疑?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5/22 18:08:00

  近年来,随着知名网红文章疑似抄袭事件的频发,一个词汇开始在网络上流行,那就是“洗稿”。与耳熟能详的抄袭概念不同,这种“洗稿”显得非常有“技术含量”。


  “洗稿”和抄袭有什么不同?简单来说,一篇文章分为4个层次:一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二是文章内容的框架布局,三是每个段落内的基本要点,四是每个段落的具体句词表达。典型的抄袭不但抄主题思想、框架布局、段落要点,还把复制行为贯彻到了对每句话和每个词上。抄袭与否,把两篇文章放到一起,结论立见。而“洗稿”则体现在再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框架布局、段落要点,但在具体的句词表达上则进行灵活的变换,有时甚至在段落布局上也进行简单的位置变换,这导致原著作者往往对“洗稿”之作有某种似曾相识之感。抄袭他人作品不但有悖道德而且涉嫌版权侵权,而将他人文章进行“洗稿”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原著作者也很难维权。根据“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法律只保护作品的表达,而不保护作品表达所体现的思想,例如《基督山伯爵》创作了主人公蒙冤入狱,后来设法越狱并报仇雪恨的情节。显然,根据这一情节,人们会联想到很多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均有类似的情节,例如美剧《越狱》及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等,这些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洗稿”为什么会产生?首先,从经济成本层面来说,一些平台对于他人原创的质量较高的文章,很想转载,但是按照法律规定,不但需要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署名,而且需要原作者同意并支付报酬,而这显然都与转载媒体的预期背道而驰:很多媒体转载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平台,而注明来源的要求无异于宣传自己的竞争者;征得原作者同意需要时间成本;支付报酬需要经济成本。其次,从法律层面来说,抄袭可以大大降低各种运营成本,但需要承担很大的法律风险,而改头换面的“洗稿”如果处理手段高明可以让原创作者无处喊冤。最后,从技术层面来说,随着查重技术的进步,赤裸裸的抄袭已经寸步难行。


  以微信为例,自从推出原创发布制度后,明显的抄袭再发布行为已经寸步难行,根据《2015微信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发布的信息,2015年,微信共处理涉知识产权案件1.3万件,其中,原创声明功能保护了515万次原创申请。显然,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抄袭已经“过时”,而既能逃避法律处罚,又能规避技术查重的“洗稿”,就有了存在和滋生的空间。


  很多网友都认为“洗稿可耻”,其抄袭原创作者创意的意图是不证自明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创意,法律无法保护。在各种文化信息爆炸的今天,不缺各种职业写手,而缺具有天才创意的原创者,而“洗稿”者瞄准的,则恰恰是各种创意。但是,著作权法的保护以“思想与表达二分法”为原则,对于不涉及到具体文字抄袭的“创意模仿”,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著作权法都无能为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对文字进行“洗白”,仍然可能触犯著作权法。这是因为“思想与表达二分法”中的“思想”和“表达”并非一成不变。部分“思想”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转化为“表达”。以一部小说为例,将其中的一句话“太阳缓缓升上湖面”改成“阳光慢慢铺满水面”属于“洗稿”,但是,如果对小说的所有或者大部分具体表达都进行这种“置换”,就必然会导致具体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安排趋于一致,而某些情节和人物关系在满足独创性的前提下是可能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由此可见,“洗稿”虽然手段“高明”,然而如果“一意孤行”,终有一天会涉嫌违法。(袁 博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