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彩塑:一捏一绘韵传神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5/27 9:39:00

    位于北京前门的杨梅竹斜街是一条约500米的老北京胡同,各种具有先锋艺术感的小店点缀其间。在胡同把头的位置,传统味十足的兔儿爷彩塑店显得与众不同,尽管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只要一推开兔儿爷店门,喧嚣便立刻远离。店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彩塑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忠强正向一名小男娃演示着兔儿爷的制作方法。小娃娃一只手搭在他的腿上,一只手帮他拿着要用的泥巴,认认真真地看着老师手上的绝活。

 

  看着他啊,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在我3岁的时候,就知道了北京彩塑的代表性符号--北京兔儿爷,当时感觉小兔儿爷骑在各种动物上,威风极了。上世纪50年代,张忠强全家迁入北京,落户琉璃厂旁边的延寿寺街。北京琉璃厂曾是清代烧制琉璃瓦的官窑所在地,因此汇聚了众多传统手艺人。这些手艺人一有机会就在一起切磋技巧、探讨技艺。耳濡目染,张忠强便对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当时,小伙伴们中谁能拥有一座兔儿爷可是件了不起的事,由于家里困难,张忠强只能望而却步。但出于对兔儿爷的热爱,张忠强便没事琢磨兔儿爷的制作方法。

 

  兔儿爷看着好看,但其彩塑技艺十分复杂。一个彩塑从开始制作到成型,总共需要3步,取泥、打坯和彩绘。张忠强说,泥不可乱取,要从北京山根底下挖黄土泥或红陶泥,然后放到院中晾晒,经历风霜雨雪的打磨去性后才能使用。这之后,便要进行打坯,将晾晒好的泥放到双片模内,根据不同的作品放入细黏土、棉纤维等辅料,摁实、搁置、取出后便是彩塑的原型。再经过修坯、打磨、刷大白粉等步骤,一个彩塑的基本模样就脱落出来了。

 

  老话说得好,三分坯,七分绘,要看一个彩塑出不出彩,全在最后彩绘这一哆嗦上。张忠强介绍,北京彩塑大多以泥的本色调为主,不过分敷彩,在凸显泥的本色调的同时,以简单的色彩进行辅助、点染。但是,彩塑在整体造型却注重写意和夸张,并且极为重视细节的表现,突出的代表就是点睛之笔的运用。

 

  咱们拿兔儿爷来说,给兔儿爷开脸就是一个兔儿爷画龙点睛的部分,是一个兔爷的精气神儿。一弯笑眼看似两笔简单勾画,但却要恰到好处,让本没有灵魂的泥胎活灵活现,手艺人技巧高低一看便知。”2015年,为了让自己的技艺得到更大的提高,张忠强正式拜双彦为师,成为了第五代彩塑传承人。

 

  近年来,很多中国传统工艺通过嫁接外来元素,成为了中西合璧的时尚单品,但也被扣上一顶丢魂之帽。是原汁原味的传承,还是大刀阔斧的创新,张忠强有着自己的见解。作为彩塑的传承人,我的社会责任就是传承技艺,其基本内核绝对不可改变,比如取材绝不可用橡皮泥、纸浆泥代替。但至于彩塑的其他特征,比如彩绘,我认为一定要具备创新能力,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紧随时代潮流的作品。

 

  如今在张忠强的店里,有很多活灵活现、炯炯有神的新式兔儿爷,模样虽然变化了,但不变的是他30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揉泥、打坯、彩绘、取样……一丝一毫不敢懈怠,一勾一画极尽认真,也正是这样的态度,让这股老北京传统韵味飘香斜街,飘香北京。

 

  采访感言

 

  兔儿爷店虽不大,但却是张忠强最为牵挂的地方。满屋的兔儿爷记录了张忠强一路走来的岁月痕迹,从曾经的梦想到如今最为自己骄傲的手艺和生活的脊梁,张忠强对兔儿爷的爱从未变过,从未彷徨。尽管张忠强的技艺已足够娴熟,制作出来的各式彩塑让客人爱不释手,但他仍保持学习心态,时刻创新,照他的话说,我和兔儿爷一起在路上!(徐子航)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