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接招阿里的“打假地图”

文章来源: 光明网
发布时间: 2017/6/30 17:35:00

  打蛇打七寸,打击假货也要从源头入手,找到制售假团伙的幕后黑手。6月28日,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对外披露了“售假账户操控人”“假货生产企业”两张大数据打假地图,并向外界公布了首批“百家售假企业黑名单”。(6月29日浙江法制报)


  这真是“一图看懂假货的来龙去脉”。哪些省份是重灾区、哪些领域早已沦陷、哪些店铺为假货开道……甚至某种意义上说,按图索骥起来,亦能看到地方在假货治理上的力道和层级。据介绍,此次公布的“打假地图”为阿里对此前公布的18万个因售假而被关闭的淘宝店铺进行的再挖掘,找出隐藏其背后的疑似售假账户操控人。


  大数据加持之下,电商打假能力得以提升。比如根据“打假地图”,61330个疑似售假团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是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其中16144个疑似售假团伙在广东。售假账户操控人有明显的地域性及产业集群性,如广东手表、福建鞋类、江浙女装、山东箱包皮具等。有了这份“打假地图”,对于中国制假产业的彻底治理,显然有更多实践意义和思路价值。一则,对于职能范围的“精准打假”来说,更有抓手;二则,对于行业领域的打假来说,更有性价比。


  不过,电商再牛,终究无法代偿全域共治之力。说白了,你能关店、你能制作“打假地图”,还能咋地?面对“莆田鬼市”等实体中的乱象,恐怕终究也是有心无力。就譬如徒法难以自行的道理一样,有了“打假地图”,关键是“然后呢”。如果数理分析只是点在纸上为止,如果惩戒执行仍不能长出刚性牙齿,那么,再好的大数据,也不可能化为治假的利器。就从阿里的“必杀技”来看,比如阿里联手蚂蚁金服公布过“6大追杀手段”,终身禁入也好、信用降分也罢,相对于违法收益来说,显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言蔽之,阿里也好,京东也罢,说到底,在打假这件事上,企业社会责任永远是“有限责任”。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共识有待厘清:第一,假货不等于“线上假货”。虽然这些年电子商务风生水起,但假货的真正来源仍在“线下”,打假不能偏离了靶心;第二,假货难以禁绝,甚至典型案例都无法杀鸡儆猴,仍在于司法惩戒的板子太过绵软,制假售假者作奸犯科的成本太低。不久前,国内首例刷单炒信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落槌,舆论莫不击掌叫好——弦外之音,仍在于整个网购的“作假”链条彪悍无畏。


  这些年来,假货愈战愈勇,打一枪换个地方,又岂是一张“假货地图”能终结得了的?无论是“全球八成假货来自中国”的危言耸听也好,还是“中国假货正在消亡”的乐观心态也罢,治理假货还须同心协力,既要寻求打假的“最大公约数”,更要拿出如治理酒驾醉驾的力度一样严惩假货。齐抓共管、社会共治、严刑峻法、技术支持,接招“打假地图”这件事,才会信心满满、功德无量。(邓海建)


  (编辑:晏如)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