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成就不凡 “中芯”铸就实力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8/21 9:54:00

  ——访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

 

  近日,在中、美、英三国举办的全球重大挑战论坛上,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认为,人工智能正触动全球资本的神经,中国要从并跑变领跑,实现弯道超车的动力在创新,在专利,尤其在于高价值核心专利。

 

  从1999年回国创办中星微,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并开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星光计划开始,邓中翰就率领中星微研发团队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18年来,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在他的团队中诞生,从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拍摄芯片星光一号,到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星光智能一号,中星微一直奔跑在行业前沿,邓中翰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芯之父

 

  攻坚克难 走向世界

 

  对高价值核心专利的重视,是邓中翰一贯坚持的原则。登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网站,图文并茂地描述邓中翰这位中国校友是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的企业,成功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邓中翰在美国留学期间就令人刮目相看,5年时间里,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电子工程学博士、物理学硕士和经济学硕士3个学位。毕业后,邓中翰进入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工作,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并提交了多件美国发明专利申请。

 

  1999年,邓中翰应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为了祖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回北京创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担起了星光中国芯工程的重任。

 

  高价值核心专利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创业开始时,邓中翰不仅要心系研发工作,还要从事企业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往往夜深人静之时,才有时间走进实验室专注于思考和研发。凭着迎难而上的精神,邓中翰带领研发团队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研发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一号。凭借核心技术专利,在2001年,邓中翰第一次将中国芯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被苹果、三星、索尼、惠普、联想、华为等中外企业采用,如今已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

 

  数年之前,邓中翰就注意到处于萌芽状态的人工智能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持续研发,20166月,邓中翰带领团队攻克了基于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器技术”“嵌入式深度学习机器视觉SoC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推出中国首款具备深度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星光智能一号。这款芯片率先应用在基于SVAC国家标准的安防监控行业,使中国安防监控产业由模拟时代、数字时代跨入智能时代。

 

  核心专利 凸显实力

 

  事实上,在邓中翰领衔的星光中国芯工程中,星光系列芯片接连问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芯的实力。截至目前,中星微已经拥有3000余件高质量的国内外专利。高价值核心专利,也使中星微的芯片分别于2004年和2013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邓中翰带领团队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与相关单位一起制定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天网安防监控基础信源SVAC国家标准,搭建起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算法、终端设备、系统平台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安防监控产业链,为更好地保障产业发展和信息安全构筑了基础,也为全面建成全域覆盖、全程可控、全网共享的城市管理天网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大脑,而芯片技术对专利的依赖性更强。邓中翰认为,未来10年将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开发的企业有限,且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核心专利构筑竞争实力,这对于在群雄逐鹿的人工智能时代抢占先机至关重要。

 

  如果说互联网是江,物联网是河,大数据是水,人工智能是鱼,而高价值专利则是捕鱼的方法。邓中翰所言,认识深刻,意味深长。(本报记者 赵建国)

 

 

(编辑:蒋朔 实习编辑:车兴明)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