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科技工程学校:传承非遗 筑梦创新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9/29 11:11:00

  右手推,左手扶,前腿弓,后腿松……近日,在安徽省非遗中心国家级非遗抢救性记录工程拍摄现场,安徽省阜阳科技工程学校的学生们展示了彩陶制作技艺的技巧。随着黄胶泥在工作台上徐徐旋转,一会儿便形成了一个个线条流畅的瓶身。

 

  自201612月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以来,非遗传承教育已然成为阜阳科技工程学校的知识产权教育亮点。据悉,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该校还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师生们发挥智慧创造,提交专利申请,打造传承非遗文化与专利护航创新并举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格局。

 

  非遗进校园 焕发新活力

 

  学校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京胜进校园教授界首彩陶制作技巧,在了解彩陶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学会和传承了这门优秀的技艺。目前,一件彩陶作品市场价格上千元,有了这项技术傍身,我们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2016级彩陶班学生王世友兴奋地说。

 

  2010年以来,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先后投入资金40多万元用于界首彩陶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成立渔鼓工作室、剪纸工作室、竹编工作室以及两仪拳功能训练室等基础实训场地。非遗文化走进校园,非遗传承人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从中学到了传统职业教育中难以获得的知识经验,为今后就业赢得了竞争优势。目前学校已建立4个基地。据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校长于洪波介绍,未来3年,该校还将进一步投入资金进行彩陶展厅、大师工作室、民族工艺馆、民族文化传承体验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开展社会技能培训、鉴定和竞赛等活动。

 

  去年起,我们开始打造民间传统工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展非遗技艺技能培训、非遗产品营销等工作,计划每年培训2000人以上。同时,学校还计划结合电子商务平台,将非遗教学成果与市场对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于洪波表示。

 

  创新有动力 专利来护航

 

  非遗支撑知识产权特色教育,创新书写职业培养崭新篇章。通过非遗与创新,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成功摸索出知识产权教育的两条路径。今年2月,学校举办了首届创新创意大赛,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发明创造,积极提交创新产品与商标设计。来自2016级计算机专业的李聪聪,1人提交了4项作品。他设计的容量更大、隔热性能更好的新型商用热水器,获得大赛的三等奖;用慢回弹材料制作的可自动铺平的懒人被,获得优秀奖;此外,李聪聪还提出了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构想,赢得评委老师的认可。

 

  对于在大赛中表现突出的作品,学校会帮忙提交专利申请。目前,学校已经提交了18件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和4件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于洪波介绍,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成立了知识产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校的知识产权事宜。此外,该校还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学校规章,将专利、商标、版权、技术合同、保密协议等内容进行细化。同时,学校积极培育师资力量,组织教师进行知识产权线上培训,把学习知识产权知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修课。

 

  孩子们每周都会上两节知识产权课程,每个班级还会不定期组织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班会,制作知识产权专题黑板报、进行专题讲座或者知识产权社会调查等活动。于洪波说,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每年设立专项经费,激发师生们的创造能力。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更要将创新教育与知识产权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今年我们会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在举办科技活动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师生创造成果的筛选、优化和提升,邀请有关专家对有开发价值的成果进行论证、改进、指导,组织专利代理人为师生提供专利咨询和专利代理服务。此外,我们还将尝试主动联系企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实现专利市场效益。于洪波表示。(实习记者  邹碧颖)

 

(编辑:车兴明)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