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创企业 破解融资难题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10/10 9:12:00

  在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下,有一个热词正成为企业关注焦点,那就是知识产权金融。然而,如何加快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企业的创新成果价值如何转化为信用价值?银行的相关信贷风险谁来分担?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给出的答案是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

 

  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由研发投入、科技人才和创新产品等科技创新要素组成的评价体系,以加权和加分两种方式,对科技型企业做出有关其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安全性程度的估量,用于评价履行各种经济契约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近日,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处处长刘文华表示,截至今年8月,短短3个月的时间,已有46家企业通过知识信用价值征信,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共获得银行贷款6300万元。

 

  探索缓解资金难题

 

  近日,重庆驰龙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可谓春风得意。这家在重庆高新区注册的企业,获得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20万元,原本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事实上,在重庆,受益于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的企业远不止上述公司一家。据了解,早在今年5月,重庆市高新区率先启动了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可以说,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这种轻资产债权融资模式,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是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一次新的探索。刘文华告诉记者,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评价,确定200万元、160万元、120万元、80万元、40万元等5个等级的知识价值信用额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可增加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据介绍,企业申请此项贷款,享受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银行也不会收取抵押物、质押物、保证金,但要求企业是在重庆高新区注册,且符合相关规定,并进入重庆市科技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信用良好的企业。

 

  总之,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是一次新的探索,具有明显特点。刘文华表示,该体系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从指标选择到模型构建均得到了金融机构、股转中心、科技企业等多方的支持和认可;通过一次性数据采集,软件系统的自动计算,快速呈现出评价结果,并及时将结果共享给金融机构;通过科技型企业库的建立,将分散的数据孤岛进行优化整合,一库涵盖了评价体系所需的各项数据,并加入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融资额度、还款情况等数据,提高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在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各方的反馈信息对评价体系进行动态完善和持续优化;对企业填报虚假数据情况纳入科技信用记录,对不良信用的企业取消科技项目资金支持,保证整个信用评价体系的活力和准确性。

 

  打开企业融资之门

 

  对于很多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公司在市场开拓、研发等环节对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不少公司却因融资困难而面临发展瓶颈。对此,银行也有自己的无奈,科技创新型企业要么技术尖端,要么商业运营模式复杂,信贷人员很难做出精准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型企业所处行业信息变化快,如果能够将复杂的前沿信息与金融机构共享,有了敲门砖,也就打开了双方相互了解的大门。重庆银监局副局长向恒说,一方面,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专营支行,在信贷团队中配备既懂金融又熟悉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尝试搭建与政府、专业公司、基金公司、评估公司四个主体的信息沟通渠道,例如,与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产业行业信息;与专业化评估公司合作,对创新企业知识产权开展有效价值评估。

 

  具体而言,是重庆银监局联合科技和知识产权等主管部门,推动建立X+1的综合授信。向恒表示,X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信用价值额度,即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由专家评审给出额度;而1是银行按照一般商业原则给出的授信额度。此外,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价值评估难和风险高的问题,重庆市科委和重庆高新区共同设立了3亿元信用担保基金,通过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科技人才等5大指标,给科技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明确贷款一旦损失,本金80%由信用担保基金承担(单户不超过400万元),而银行仅承担20%的损失。

 

  对此,重庆农商行副行长舒静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知识价值信用评估像透视镜,而担保基金像安全垫她说,X+1模式主要针对科创企业的种子期和初创期,对于成长期科技企业,重庆农商行推出了科技助保贷,即利用政府增信模式,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

 

  可以说,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的推广,为重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创业创新的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实现各部门的多方联动,加强与各市级部门的协同、与各区县的联动,将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向全市推广,真正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为创业创新输血刘文华如是说。(本报记者 李群 通讯员 崔芳)

 

 

(编辑:高云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