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成大学生双创企业曾被侵权

文章来源: 长江商报
发布时间: 2017/10/31 17:08:00

  “对于大学生等小微创业者而言,资金永远是最缺乏的,但绝对不能忽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由米定制创始人苏超超在回忆创业初期商标被抢注的经历时,至今仍心有余悸。


  近日,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联合相关单位调查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多处于初创阶段,企业生存成为最重要的目标,资金分配、人力配置十分有限,主动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不够积极。


  长期从事企业管理、法律咨询的武汉明瑞智库咨询公司负责人刘小威建议,创业园区应注重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宣传。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防范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培训。高校可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尤其对于理工科专业,或可将其上升到必修课阶段。


  商标版权归属未厘清海外订单遭退货


  10月13日下午,长江商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书城路的洪山科技创业中心,该创业中心已聚集有96家创业企业,武汉由米定制则是其中一家。


  武汉理工大学90后学生苏超超在校期间创办了武汉由米定制,主打互联网定制服装、礼品、办公用品,今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000万元。回忆创业初期商标被抢注的经历时,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苏超超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他在2012年2月份创办“由米定制”,作为校园服装定制品牌,其产品推出后,很快在校园内受到青睐,并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由于还处于创业初期,信息渠道较为闭塞,并未重视商标的注册,当想到注册时商标已被人抢注。


  相较于苏超超发现商标被抢注后及时采取行动止损,大学生创业者李旭(化名)则是因法律知识的欠缺吃了“闷亏”。


  2014年李旭毕业不久后,在南京成立了一家主营智能化玩具研发、销售的公司。李旭告诉记者,他在创业之初,委托南京当地一家广告公司为其设计商标,但在签订委托合同时,未约定商标设计版权归属问题。当年5月,广告公司将设计的商标移交李旭后,随即将设计图稿在国家版权局进行了作品登记。李旭则同月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第二年8月获得国家商标证书。


  李旭公司经三年发展,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站住脚跟,还远销东南亚国家,年产值近千万。今年4月,李旭收到国家商标局发文,告知其他们所使用的商标因版权问题存在异义。目前,李旭公司的产品被禁止使用原有商标,国外客户也因其商标纠纷退货取消订单。


  部分高校开课程为创业者打“预防针”


  目前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有如何?近日,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联合相关机构,走访了132家大学生双创企业,收到有效问卷126份。报告显示,半数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仅限于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层面,近四成有过被侵权经历。


  在苏超超看来,“对于大学生等小微创业者而言,资金永远是最缺乏的,但绝对不能忽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武汉理工孵化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朱毅霞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如未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容易造成法律、财务等纠纷,产权不明晰造成无效产权。知识产权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带来融资的便利,还可以实现技术入股,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作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武汉大学,该校通过建立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群,将知识产权等相关的法律内容纳入通识课程群中。华中师范大学中科创业学院则通过聘请校内外兼职教师和导师,开设知识产权专题培训。


  “2014年12月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在为创业学子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还提供项目申报、创业培训、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科技融资、工商注册、法律咨询等服务。”武昌首义学院团委书记罗萍介绍,邀请地方工商、税务、银行工作人员到学校传授学生企业登记、税务申报、银行借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申办企业的流程。


  罗萍介绍,学校会不定期以“南湖讲坛”、“青春创业大讲堂”为平台开展创业大学生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的专业讲座。今年6月29日,洪山区司法局曾到校商讨双创法律工作,律师进高校进行法律援助等事宜,双方签订了司法进校园的相关协议。张 衡

 

(编辑:晏如)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