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浙江非遗整体性保护迈入新时代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 2017/11/17 13:37:00

    11月9日,在举国上下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潮的日子里,青山环抱、绿水绕村的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深垟村黄山头自然村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盈耳,“畲药之源养生石寨”第三届畲族药膳养生文化节在此举行。来自全省各市文化系统的近60名代表,与来畲乡旅游的游客欢聚一堂,聆听国家级非遗项目畲族山歌,品尝畲族冬季养生药膳,观摩非遗传承人集体收徒拜师仪式,感受畲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参观畲药长廊,漫步畲族非遗一条街,品尝农家特产,小小山村的非遗资源非常丰富。”游客余闽说。

 

    国家级非遗项目畲族医药传承人雷建光说,深垟村只有216户764人,其中畲族48户198人,是典型的浙西南畲族村。徜徉村内,只见家家房屋、户户院墙,乃至田埂、道路都用石头垒成,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石头小城”。“推广畲族药膳既是对非遗项目畲族医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更能助推旅游经济发展。”雷建光说。

 

    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被全国畲族同胞寄予了承担畲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厚望。2008年,景宁被列入浙江省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畲族文化生态区。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提出的三个“走在前列”(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的目标,景宁依靠畲族非遗项目及对应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实物载体,合理规划设计,以真实性和整体性为出发点,采取分区、分级、分类的保护策略,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实施“一巢两翼三区”保护战略,“一巢”即核心保护区,指景宁畲族文化最为集中、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的区域--环敕木山十个村寨;“两翼”即为特殊保护区,指由“巢”为中心辐射的重点民族区域,如东坑镇的深垟村、渤海镇的安亭村、郑坑乡的吴布村等;“三区”即为核心保护区、特殊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协同并进、整体保护、共同发展。截至目前,景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21项、市级非遗项目39项、县级非遗项目9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3人、市级传承人33人、县级传承人61人;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2个,市级生产性保护基地2个、市级非遗展示体验点2个、市级非遗主题小镇1个、市级非遗民俗文化村1个;县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29个、县级非遗教学实践基地8个,非遗活态传承示范村4个;连续三次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荣获“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经过十年的努力,景宁已形成整体保护畲族文化的氛围。”景宁县文广新局局长林旭虹说。

 

    诚然,景宁的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只是浙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08年试点建设浙江省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来,目前浙江已有杭嘉湖桑蚕丝织文化生态区、象山县浙东海洋渔俗文化生态区、金华市婺文化生态区、绍兴市越文化生态区、景宁泰顺畲族文化生态区、乐清市乐清传统工艺美术生态保护区、江山市江山廿八都文化生态区、龙泉市龙泉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区、普陀山佛教文化(观音文化)生态区和嵊州市嵊州越剧文化生态区10个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9日下午召开的浙江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来自全省10个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区(试点)单位代表、各设区市文广新局分管领导、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以及部分县(市、区)文广新局代表座谈讨论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路径。会议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集中学习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梳理了十九大报告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要求,聚焦全省文化生态区建设,有效推进了文化部关于文化生态区建设要求的进一步落实。会议贯彻了中央对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既是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会,又是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全省文化生态区建设的调研会,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部署会。代表们表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情化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动力,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全力推进文化生态区建设,切实把文化浙江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全省文化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进入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者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非遗法为依据,正确理解非遗是鲜活的而不是静止的,它是传统在今天生活中的现实体现;非遗的持有者是社区、群体或个人,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是广大传承人和实践者群体的代表,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非遗工作的重要原则;有效的保护措施是确保非遗生命力的保障,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增强非遗传承的活力和后劲。“两创”是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生命的必由之路。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的非遗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文化部正在研究关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我们要对全省的文化生态区建设开展调研,研究制定相应的省级文化生态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争取在文化生态区建设的整体提高上有新的突破。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一是在现有的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中,选择一部分升格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把浙江省的非遗生态区与文化部的文化生态区相衔接。二是在升格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培育有条件的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三是通过几年努力和有序推进,力争有1个至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全国示范。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王其全认为,非遗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探索性、开拓性的示范意义和创新价值。一是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着眼长远和统筹全局的保护规划;二是需要确保规划得以稳步实施与持续推进的保障措施;三是需要具体落实规划的工作机制和工作队伍。并且在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彰显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进一步凝练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进一步集聚保护成果的展示呈现与宣传推广,从而不断扩大实验区和试点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力及影响力。(叶紫 陈燕)

 

 

  (编辑:蒋朔)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