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引领供热,用专利带动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12/8 9:29:00

  又是一年供暖季来临,如今,供热行业早已与老百姓印象中烧锅炉的不同。供热行业关乎民生、安全、环境、能源等多个方面。步入新时代,凭借创新技术引领,供热行业充满活力,正向着绿色智慧供热方向发展。北京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热力集团)副总经理刘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热力集团作为首都城市集中供热民生保障的生力军,是国内供热行业的领军者。多年来,该集团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基础,大力提高供热服务、生产、制造及管理水平,重视技术研发投入,以科技促生产,以科技促管理,以科技保证供热公共服务的安全运行。

 

  扭转思路 重视专利

 

  传统行业的新生命源于创新。在供热行业深耕十余载的刘荣,用一句话概括了北京热力集团近几年的发展。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政策出台,还是民生保障需求,都对供热行业提供安全、优质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成为促使北京热力集团迈上新台阶的外部推力。知识经济时代,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专利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北京热力集团上至领导班子,下至研发部门,都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而拧成一股劲儿推动集团内部开展技术研发和专利工作。刘荣说。

 

  为了做好专利工作,北京热力集团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集团拥有设计板块、制造装备板块、建设板块3个研发中心及若干子公司,以前关于提交专利申请等事务由这些单位各自负责,专利工作较为零散。2016年起,我们在集团技术研发中心专门设置了知识产权专员,统筹负责集团及研发中心、子公司的专利工作。北京热力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李仲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专员负责跟进集团及研发中心、子公司技术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以此为基础协调开展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工作。为了确保工作高效进行,各研发中心、子公司也均安排了专人与集团知识产权专员对接。

 

  北京热力集团拥有研发人员千余人,分布在各个研发中心和子公司。为了让这些研发人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领头羊的角色,北京热力集团通过完善奖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我们鼓励研发人员提出并参与技术创新项目,并根据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提交的专利申请是否获得授权、专利类型等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励。李仲博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北京热力集团规定,各研发中心、子公司每年需向其报备当年的技术研发项目及针对该项目的专利布局思路。对于委托研发中心、子公司完成的重点技术研发项目,则由北京热力集团督导,以集团的名义统一提交专利申请。

 

  有的放矢 加强创新

 

  北京热力集团发展至今,经历了4个阶段性的里程碑。随着互联网+浪潮来袭,以及我国关于清洁取暖政策的陆续出台,北京热力集团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向着智慧供热、清洁供热方向发展。刘荣表示。

 

 

 

  早在2014年,北京热力集团便与清华大学共同承担了首都蓝天行动科技示范工程课题项目。经过攻坚克难,北京东郊供热厂10号燃气锅炉烟气减雾减霾热能回收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实现了SNCR法同废气再循环相结合,研发改进了适用于不同额定功率燃气锅炉的FGR型燃烧器,节能率达到4%。目前,北京热力集团所属的供热厂锅炉大部分都已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经监测其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每立方米30毫克以下,远低于北京市现行地方标准。对于创新成果,北京热力集团及时针对该炉型改造技术提交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同时,通过工程示范形成了氮氧化物达标排放技术工艺包,为现役燃气锅炉的氮氧化物达标排放改造技术规范及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李仲博表示。

 

  在研发清煤降氮技术的同时,北京热力集团也在探索新能源互补的供热模式,即在尚未铺就供热管道的偏远地区,利用空气源热泵、LNG气站与移动燃气锅炉、电锅炉与蓄热水箱等清洁能源供热手段,根据当地的用电负荷和用热负荷变化趋势,分阶段分批次投入不同的供热设备。据悉,在该模式探索过程中,北京热力集团积极研究分布式光伏与电锅炉协同控制技术,计划就相关技术提交专利申请。

 

  此外,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能源管控,是北京热力集团目前工作的重点。近两年,我们针对供热系统开展了大量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提出的多热源协同的供热系统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得到了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的支持。刘荣介绍,通过该平台,可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还能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给出最优调度决策指令,从而实现节能运行。

 

  我们认识到,传统行业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转型升级是未来的发展变革方向,因此我们依托供热系统能源管控中心已经着手开始数据收集分析工作。刘荣介绍,另外,北京热力集团在2016年推出了掌上热力手机客户端和可以实时监测室内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等指标的暖心宝家居硬件,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拓宽数据收集渠道。

 

  围绕这些重点研发项目,截至201711月底,北京热力集团已提交专利申请121件,119件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1件。这样一份专利成绩单虽然无法与互联网企业等相比,但是对于我们这种身处传统行业的供热企业来说弥足珍贵,将鞭策我们继续加大对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的投入力度。刘荣说。

 

  建立标准 促进发展

 

  据介绍,我国供热行业属于非准入制,加之每年收取的采暖费相当于一笔稳定的资金流,因此吸引了众多民营企业竞相加入。北京目前拥有供热企业约1500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李仲博说,与此同时,一些不利于行业发展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小型供热企业来说,仅凭采暖费及政府补贴难以支撑研发活动顺利开展,从而造成现有供热技术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环保标准,最终导致排放不合格;另一方面,行业内逐渐出现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作为我国供热行业的一份子,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行业的良性竞争,提升行业的专利意识。李仲博表示,北京热力集团在加紧专利布局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主持、参与编写了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0余项。

 

  我们试图通过专利标准化,来规范供热市场。李仲博说,标准的建立将有助于规范行业生产和竞争。例如,北京热力集团目前实施的热网工程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盾构技术,围绕该技术进行了较为完备的专利布局,并正在起草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或行业标准,将有助于供热企业开展规范的工程建设,同时也体现了北京热力集团的专利价值。(本报记者  裴宏  胡姝阳)

 

 

(编辑:车兴明)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