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专利齐发力 撬动市场展活力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12/14 9:30:00

    2016年,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康刻尔公司)仅凭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Ⅱ)和格列美脲片两种药品,就创造了5亿元的收益,占公司年销售总额比例超过80%。惊人数字的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最近的工作状态像陀螺!进入11月下旬,重庆的天气骤然变冷,但康刻尔公司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还没看见董事长陈用芳其人,就听到她爽朗的笑声。玩笑归玩笑,但忙一点是好的,这说明我们坚持了10年的创新工作得到了认可,也说明我们用核心专利服务消费者、服务民生的理念得到了认可。

 

  创新攻难关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刚刚成立的康刻尔公司像彼时众多药企一样,没有创新概念,更不知晓知识产权。坦白地讲,2007年以前我们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效益最差时年亏损2700万元。那时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知识产权是何物,企业连一件专利也没有。陈用芳告诉记者,真正的转机来自于生活中一个小遭遇

 

  2007年,陈用芳的父亲得了糖尿病,在咨询众多专家后,开始服用二甲双胍药物。但是,陈用芳父亲服药后经常产生不适反应,拉肚子、腹痛等副作用频频出现。医生随后推荐了二甲双胍缓释片,尽管副作用减轻,但药片重达1000多毫克,吞咽非常困难。看见父亲痛苦的样子,我萌生了研发一款疗效好、副作用低、片形小、且一天仅需服用一次的二甲双胍片的想法。随后,我便组织科研人员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技术探索之路。回忆起过往的岁月,陈用芳依旧难掩激动和兴奋。

 

  但现实却难尽人意,企业债台高筑、流动资金只剩不到50万元,如何节省成本成了关键。找准痛点,直击难点。企业要自救、要发展,创新是唯一的路径。陈用芳说,从那时开始,她用了3年多的时间围绕二甲双胍片进行研发。

 

  在陈用芳的带领下,康刻尔公司研发的二甲双胍缓释片(Ⅱ)一举攻克了二甲双胍缓释片耐受性差的难题,使中国制造的二甲双胍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陈用芳骄傲地指向面前的3个水杯,她说昨晚我们分别把康刻尔公司和其他企业的产品泡在了水里,12个小时后,我们的药片明显更小,泡发程度即附着胃黏膜的程度也更低,这就是我所说的对症下药’--通过创新解决因副作用而导致未足量用药的系列问题。

 

  专利促发展

 

  研发药物的成功并不是创新的终点,寻找知识产权的保护才会让企业做大做强。随后,康刻尔公司及时进行专利布局。截至目前,康刻尔公司已提交专利申请6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7件。

 

  拥有专利并非花架子,而是让康刻尔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专利护航市场的力量。陈用芳表示,她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市面上销量高的产品,大多都有核心技术和专利。于是,从2007年起,康刻尔公司更加重视创新,加大了研发力度,也正因如此,2009年,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以康刻尔公司格列美脲片为例。格列美脲片本是国际医药巨头赛诺菲的原研药,康刻尔公司在1999年创立之初,就拿到了国内首仿权。2009年,为了提升格列美脲片的品质,公司又对其展开了深度研发。与赛诺菲采用核心顺式控制工艺不同,我们采用了核心反式控制工艺,这使药物纯度更高,超过了欧美药典标准。陈用芳表示,围绕格列美脲片的相关技术,康刻尔公司已获得7件专利,其中1件为发明专利。有了专利保护,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自该药2012年上市以来,每年销量增长40%以上,去年单品销售额超过了3亿元。

 

  与此同时,经过10年的持续创新,二甲双胍缓释片(Ⅱ)每年销售额增速都超过100%2016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2亿元。近两年,我们的产品在重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陈用芳说。

 

  如今的康刻尔公司,早已不是10年前那家负债累累的普通药企,公司现有的28个品种中,超过八成拥有专利。据介绍,2016年,康刻尔公司对知识产权经费的投入占企业全部研发资金投入6%2017年提高到7%2018年将提高到8%,这其中包括专利研发、申请、维护以及对相关研发人员的奖励经费等。

 

  创新研发、提升药物效果是我们制药人的一份责任与使命,高价值专利让我们民族药企在国际舞台上挺起了脊梁。陈用芳如是说。(本报记者  李群 通讯员 龙文婷)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