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 推动政策制定机制创新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8/1/4 9:23:00

  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有助于在区域层面深化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如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完善的、以市场竞争为主要动力源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机制,使资源向效率高的区位流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资源作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寻求优化的区位组合方案,向高效率地理区位和生产部门的流动,能够引发巨大的聚合与裂变效应,带来知识产权资源整体功能的质变,从而引发并产生一系列新的知识产权创造行为和结果,带来知识产权活动整体效率的提升。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能够促进知识产权区域分工与合作,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区域协同。改革开放以来,知识产权布局虽然得到一定程度优化,但是知识产权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仍然受到一定限制,知识产权的技术领域分布、知识产权资源的实际质量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合理的知识产权区域分工尚没有形成。随着科学技术活动的复杂化、国际化和社会化进程的加速,一项重大科技(知识产权)活动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内整合人力、物力、信息和平台资源。只有通过合理的知识产权布局,在跨行政区乃至国家层面集成知识产权活动的各种资源,加强不同区域间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的建设,才能满足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引领和支撑。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有助于提升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中国影响力,为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提供组织运行基础。知识产权领域的引进来是引进国外的知识产权要素,建立开放的本土知识产权网络,走出去是面向全球,走出国门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和知识产权网络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基础。知识产权区域布局通过加强区域间的知识产权流动,拓展知识产权活动空间范围,建立跨区域或跨国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网络,能够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中的话语能力,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创造中的贡献度。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助于建立中央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协同机制,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有效衔接。这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地方特点,创造性地制定实施方案,主动开展新政策探索实践,对政府政策改革创新提出有操作内涵的建议,根据地方实际建立和完善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政策体制。

 

  在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的试点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试点地方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在试点方案制定、试点工作组织实施、试点成果的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一工作机制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在更大范围内展开提供了范例,同时也有助于政府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从知识产权资源统计管理层面向知识产权资源的结构布局研判、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的政策制定等层面提升,并通过政府的知识产权服务咨询和政策促进,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能力升级。

 

  此外,通过优化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有助于全面掌握全国的知识产权资源现状,弄清制约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障碍,通过项目合作研究和政策联合制定,加强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进一步理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的职能定位,提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知识产权宏观调控、管理和服务能力,并使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参与经济政策制定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事实上,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正是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机制创新的有益尝试。(刘凤朝  姬翔  李伟)

 

 

(编辑:车兴明)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