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本色的“贯标局长”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8/4/16 16:53:00

  ——记咸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成胤

 

  看到手机上几条未读消息的提醒,陕西省专利代理人许先生知道,是国内知识产权圈的微信“红人”黄河瀑布(微信名)又给大家分享最新的知识产权资讯了。


  “黄河瀑布”真名成胤,是咸阳市科技局的副局长,分管咸阳市知识产权局工作。2015年至今,他每天向加入的数十个知识产权微信群组分享转发各类知识产权政策、案例、评述……一转眼已坚持了3个年头。他把知识产权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工作和生活中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知识产权事业之中。


  “重披戎装”上战场


  2011年,成胤离开服役了近30年的部队转业到地方,投身知识产权工作。彼时的他主要分管咸阳市专利管理处,面对专业性极强的专利管理工作,半路入行的他,谦虚勤奋,不耻下问,从入行第一天就虚心请教,遇到有价值的知识点和案例还及时分享给他人,每天坚持早起晚睡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从不间断。


  那时,成胤分管的咸阳市专利管理处主要开展以专利代理为主的工作。成胤表示,咸阳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前几年,因整体上缺乏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指导,导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差、人才缺、经费少,咸阳市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一直举步不前。


  在这种困难的工作环境中,虽无军装加身,但炼就的一身军人风骨还在。成胤不畏困难,勇敢向前,下决心要把自己分管的知识产权工作干出个样子。他不怕苦不怕累,连续进省下县四处奔走,说服咸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将咸阳市专利管理处升格成咸阳市知识产权局,并担任首任局长,在知识产权的“战场”上,再披戎装,不断加强咸阳市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促成各县市区科技局为知识产权工作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和经费,充分调动了市县两级抓知识产权的热情和积极性。


  倾注了满腔的心血和热情,凝结了数不清的汗水与付出,在成胤和众多咸阳市知识产权工作者的努力下,短短3年时间,咸阳市知识产权工作便追赶超越,加速超车,一举甩掉了以前“一穷二白”的落后形象,先后收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国字号、省字号荣誉和奖励。


  “举旗亮剑”显本色


  对于咸阳市知识产权工作,成胤有着一番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觉得咸阳知识产权工作照搬北上广的先进经验与坚持闭门造车的老路子都行不通。当时恰逢咸阳获批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陕西省知识产权局推动贯标工作开启,他敏锐地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总结其他地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咸阳探索形成了企业贯标全流程管控、认证后考核及贯标后续跟踪服务方面等一连串行之有效的贯标机制办法。推动咸阳市知识产权贯标形成了全国唯一的知识产权贯标一条街、全国第一辆知识产权贯标专线、全国唯一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标同贯城市……“咸阳贯标经验”在我国知识产权界引起广泛关注,江苏、四川等地纷纷赴咸阳学习交流,成胤也因此获得了“贯标局长”的美称。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胤意识到要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必须要有一支精干、实干、会干的队伍,他把自己30多年的军队管理经验有效融入到队伍管理中去,结合咸阳市出台的“三项机制”和“放管服”改革,多方协调,着力解决了知识产权工作机构设置和专业技术岗位等历史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了广大干部职工应有权益。


  同时,他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协调在咸阳承办专利检索分析培训等数十场培训班,每年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十余场。带领工作人员赴四川、广东等地学习专利保险、高价值专利培育等知识产权工作经验,有效推动各类知识产权新思路、新探索、新成效在咸阳落地,形成了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氛围。


  此外,成胤还参与和组建了80余个种类各异的知识产权群和公众号,这些专业的群组和平台吸引了全国各地知识产权专家、专利代理人和企业管理者等知识产权从业者的关注,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工作交流、知识探讨、思想碰撞的大熔炉,成了知识产权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谈及过往,成胤喜欢用“善学、激励、探索、强企、创新”这十个字分享自己的成绩与体悟。他始终把引领创新、服务企业作为自己的最大使命,在咸阳强势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试点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截至目前,陕西生益科技、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市国家级优势和试点示范企业发展到7家,市级达到35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谈及未来,成胤表示将继续专注创新,引入创客知识产权管理手段、进行各种新业务尝试并重点扶持,不断总结贯标工作经验和理论。围绕七大支柱工业和清洁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业态,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引导专利战略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下大力气挖掘咸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创新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开发模式,以旬邑建设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试点县区为基础,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对传统技艺和艺术表现方法等获得知识产权,力促文化资源产品化、文化产业特色化。


  “宝剑虽老锋未老,披荆斩棘长河滔;知识产权一腔热,古城自此妆新貌。”相信咸阳市的知识产权工作还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习记者 韩 瑞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