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专利质量提升途径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8/5/18 6:24: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提出的新命题、新要求。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但同时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指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


  专利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笔者认为,专利质量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利技术的质量,是指从技术上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是否具有稳定的权利要求。二是专利申请的质量,是指创新主体和科技中介机构从事专利申请活动的质量。三是专利审查的质量。专利申请经过审查员的审查,达到法定授权条件才能获得授权。专利审查质量影响到一个国家授权专利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法律的稳定性。四是专利的经济质量,是指专利技术实现了商业化的价值,专利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实现的商业价值。因此,只有在技术上具备创新性,在法律上效力稳定,在经济上能够带来收益的专利,才是能够有效实现专利制度目标的专利,即高质量的专利。


  近年来,我国专利创造出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稳步增长,发明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正在加快由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迈进。但综合看来,目前我国专利质量还未能完全与新时代发展阶段相适应。


  专利质量涉及专利创造、申请、代理、审查、保护和运用全链条各环节。一般而言,创新水平从源头上决定专利质量,是影响专利质量的最主要的内部因素;专利代理和审查是创新完成后影响专利质量的决定因素;专利保护状况、运用质量与专利质量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是影响专利质量的外部因素。


  提升质量应处理各环节问题


  专利质量涉及专利创造、申请、代理、审查、保护和运用全链条各环节,因此,提升专利质量需要从专利创造、申请、代理、审查、保护和运用各环节中的问题入手。


  首先,应抓住主要矛盾,定准方向,加大创新投入,从源头提升专利质量。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契机,牢牢抓住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我国专利质量的牛鼻子,强化战略导向,加强大数据信息资源尤其是专利信息运用,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抓住先机,加大科技创新资源供给力度,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分配方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创造源头提高专利质量。


  其次,应提高专利代理质量和专利审查质量,以保障专利质量提升。


  一是重点提升代理质量。要积极落实专利代理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代理行业树立质量导向,建立诚信制度,加强专利代理行业信息披露为突破点的行业自律。弘扬精益求精、务求质量的工匠精神,积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专利代理机构。深化专利代理行业“放管服”改革为核心的行业管理、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和代理质量反馈机制。


  二是着力提升审查能力。要加强专利审查质量保障体系和业务指导体系建设,制定实施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一元化业务指导规范,确保审查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标准的一致性。进一步提升专利审查系统的智能化手段,提高审查效率。改良审查机制,推进优先审查制度。


  再次,应加强保护运用效果,以促进专利质量提升。


  一是提升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专利价值实现。通过建机制、建平台、促产业,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为知识产权的运用提供好平台支撑,加速知识产权价值实现。面向实体经济,通过实施专利导航工程、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措施,提高专利产品供给水平,发挥专利运用的激励作用。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热情。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不断加强向全面从严转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引入惩罚性赔偿理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联合办案等职能,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效率、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的保障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根据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专利工作重心已转移到“量质”并重的发展阶段,构建“创新、申请、代理、审查、保护、运用”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环形、开放的质量提升工作模式,形成既有宽度又有厚度,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新型专利结构,是提升我国专利质量、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有效途径。(朱明慧)


  (编辑:石焱)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