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项目专利布局如何抓住最佳时机?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8/5/31 15:05:00

    笔者近来接触了几个优质的科技创新类项目,在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些项目主体在实践中遇到一个共性问题,即不知道该在何时提交专利申请。由此引发了笔者对该问题的思考,进而发现创投项目主体与成熟企业存在不同特点,在寻求最佳专利布局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首先,应注意无损性原则,即专利申请所带来的的技术公开不应对项目前景造成损害。

 

  创投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某个创新成果,而科技创新往往具有薄如蝉翼,一捅就破的特点。因此,一旦项目主体提交专利申请,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公开技术方案。

 

  项目主体开展专利布局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提交专利申请意味着创新成果将有机会得到法律保护,并且让项目主体在与投资机构谈判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筹码。但是,这样的公开也意味着竞争对手或是感兴趣的其他主体能够了解项目的创新思路,从细节了解创投项目的核心内容,利用资金等其他优势后发制人,对项目主体形成重大威胁,从而影响创投项目的市场价值。

 

  因此,当项目主体准备进行专利布局时,一定要考虑上述因素,提交专利申请时应保证与其他竞争对手在自己的优势点上已经拉开一定的距离,并且这种距离应是无法通过短时间突击研究跨越的。另一方面,这种时机早晚的判断也与专利布局的完备性有关,如果在提交专利申请前就能够进行优质全面的布局,则将增加追赶者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专利申请时间提前。

 

  其次,应考虑收益性原则,即专利申请应给项目带来正面收益,而非资本损益。

 

  创投项目一般属于早期项目,项目的资金储备一般不是特别充裕,因此每项工作都必须考虑效费比问题。专利申请是需要项目主体拿出现金来支付官费和代理费的,从财务角度来看是纯粹的费用支出。当然,专利申请除了带来成本的增加,还将带来项目估值的增加、无形资产的增加等,因此对于创投项目来说,必须考虑成本与支出的关系。这一问题在涉及国外专利保护时尤为突出。

 

  与国内专利申请费用相比,国外的专利申请费用往往高出数倍,且由于国家数量众多,如果想就某项技术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完善的专利保护,相关费用支出往往高达百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何时进行专利申请,必须考虑费用支出与带来的实际收益。

 

  在考虑这个因素时,可以充分利用《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国际专利申请。当提交了PCT国际专利申请,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将给申请人最长至30个月的决策期,来决定相关专利申请是否进入某个国家或地区。一件PCT国际专利申请的费用仅需几万元,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

 

  再次,应考虑匹配性原则,即专利的公开及授权应能匹配项目发展的关键节点。

 

  创投项目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一轮轮的融资进行,而融资又会伴随着例如新品发布、平台上线、媒体宣传等商业行为。如果能在这些时间节点获得专利授权,或是公开专利申请,那么往往会获得更好的商业效果。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项目主体应当了解专利申请的周期与流程,例如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授权周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审查和授权周期等。

 

  另外,由于商业计划多有变化,专利申请的提交和公开时间节点也需要及时调整。从这一点来说,虽然审查进度无法由申请人掌控,但是通过答复时机的控制、提前或不提前公开的选择,申请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时间节点。当然,如果能在提交专利申请时就考虑后续使用的时机,将会更充分地发挥专利对项目的积极作用。

 

  有了上述三个原则的指导,相信更多的项目主体能够更好地选择专利申请的时机,并匹配更佳的专利申请策略,让专利工作为创投项目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任冠举)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