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RWS中国CEO王华伟:人工智能将对专利翻译产生哪些影响?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
发布时间: 2018/7/13 10:27:00

  一份涉外专利申请文件,历经发明人、专利代理人、专利审查员再到专利运营服务人员,甚至可能还会牵扯到后期程序的专利代理律师、复审审查员、法官……在串起专利价值实现的这条服务链上,一个最基本而且最关键的要素却往往被人无意间忽略掉——横亘在专利“走出去”道路上的一道“天然屏障”——专利翻译。

 

  语言上的隔阂,始终是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道长期命题。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从未向今天这般坚定,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正在高频次地进行着。作为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之一,同时也是国内企业间经贸往来关键一环,如何进行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一切合作、往来、布局的起始,都源自语言的互通互融——在世界互通互联的今天,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份高质量语言服务解决方案到底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崛起的今天,对于专利翻译领域而言,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就此,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RWS中国CEO王华伟。

 

  记者:随着近年来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和外国企业来华投资设厂的趋势愈发普遍,在这一过程中,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的翻译工作对企业而言有何重要作用?

 

  王华伟:高质量的翻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征,明确限定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不扩大、缩小、扭曲发明创造的实质性内容范围,否则一篇存在明显错误、甚至面目全非的译文,很可能不成立、不再具备创新点、不再能代表申请人的竞争优势,对申请人将毫无保护的必要,从而导致申请人失去独占某个技术的机会。二是以符合专利法及相关规定的语言来翻译专利申请,可以避免后续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中发出补正和修改通知,既节约不必要的成本,也加快了审查进程。像RWS这样深耕专利翻译领域的服务商,能够在翻译中发现原申请文件的问题,提醒申请人去修改完善原申请文件,以便更容易获得授权。

 

  记者:近年来,全球专利体系的调整和变革始终未间断。比如,随着欧洲统一专利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将对国内权利人赴欧提交专利申请产生何种影响?特别是对于专利翻译工作而言,这种统一体系、统一工作语言、统一后续法律程序的变革,是否会产生有益影响并进一步促使相关服务机构提升业务水平?

 

  王华伟:欧洲专利统一是一套关于欧洲专利授予和诉讼的新体系,有望在今年成为现实。这套新体系主要包括单一专利和统一专利法院两部分内容。新的体系既可以节省成本,但又可能同时产生风险。所以,对我国企业而言,应当从现在就立刻开始着手准备迎接这一影响欧洲专利领域的重大变革。可以预见,单一专利将大大降低专利权人的成本,如减轻专利申请文件翻译的负担,这样的降幅甚至可能高达80%。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专利申请人而言,此次欧洲专利统一后,申请人可以自愿选择在欧盟范围内除意大利和西班牙外的任一区域进行诉讼,请求获得欧盟范围内的统一保护,这样在提请诉讼时所提出的权利要求必须用英文及另一种欧盟文字(法文或德文)书写。综合以上种种这些变化来看,应该说,这次统一专利制度的实现跨越了专利权的地域性、司法权的统一、对语言的尊重等各种长期存在的问题,无论对欧洲还是对全球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记者:除了上述这种制度变革之外,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是否也会对专利翻译服务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王华伟: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兴起对各个行业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专利翻译服务业作为一个相对垂直的领域,一直处于资源紧缺的状态。纵观翻译行业的历史,从纯人工手抄模式、到计算机辅助翻译,再到如今的神经网络翻译引擎,无一不是逐步将译者从繁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且将他们的智慧劳动集中在最具价值的环节上。从这一角度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更多地对专利翻译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那么,在您看来,专利翻译及以此为基础的涉外专利检索、申请等业务,应如何应对互联网大潮、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王华伟:当前,我们应该紧跟主流发展,积极开拓新的资源渠道、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探索高效并具创新意义的人机交流模式。比如在资源开发方面,一方面可以利用“众包”模式,实现资源渠道的开拓以及共享;另一方面还应该深入分析知识产权行业特点,充分利用专利数据公开的资源优势并且结合当今主流的商业模式,探索如何深度挖掘客户在专利翻译、专利检索及专利申请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的需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提升服务质量以及需求响应速度,从而在专利领域提供更高效专业的语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记者:从长远来看,中国的语言服务产业界特别是专利翻译领域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面对着中国营商环境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机构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应从哪些方面完善自身、适应环境,更好实现转型发展?

 

  王华伟: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落地生根已有近4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说,我们在这一领域从未停下过脚步,深化改革将是一个持久的使命需求。目前阶段,中国的语言服务产业特别是专利翻译领域内确实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专业人才的紧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产业链区分度不够等等。比如在专利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应该更细分服务领域,检索、提交、语言服务、诉讼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专业度。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程,服务机构更应该早于企业与国际接轨,为企业在国外进行专利布局和保护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采访对象简介:王华伟,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语言解决方案提供商 RWS中国CEO。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曾先后供职于 Bowne Global、文思海辉等国内外语言服务企业并长期担任关键管理岗位,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及中国企业迈向全球提供综合语言解决方案。其实务经验涵盖了高科技、生命科学、知识产权等垂直领域,先后出版《软件本地化》《翻译项目管理实务》等行业专著。(本报记者 崔静思)

 

 

  (编辑:蒋朔)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