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增添一抹“新绿”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8/8/17 6:52:00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红色文化是人们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传统记忆。实际上,延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对能源及其相关产业依赖度极高,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未来这种长期的依赖势必会随着能源的衰竭对延安经济带来重大影响。“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新兴产业,巨菌草产业应运而生。”延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马晓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从开始之初就介入菌草产业发展链中,必将为产业发展提速增效。菌草产业作为延安刚刚兴起的产业,利用好知识产权的作用,加速菌草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政策带动 统筹科学发展


  “巨菌草别名王草,是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长和人工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近日,在延安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的一块“试验田”里,该基地的负责人、延安广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虎平站在一株2米多高的巨菌草旁向记者介绍,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在2017年将延安菌草列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进行培育。通过把菌草产业作为延安特色产业发展的抓手,不仅引领带动农民开展规模化高效种植,引导相关农业科技企业建立了菌草种植基地和青贮库,采购机械化设备加工饲草料。县区多家农民合作社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连片种植,有效缓解了延安市养殖业牧草短缺的瓶颈。


  “实际上,近年来,陕西省科技和知识产权部门以及延安市委、市政府对菌草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马晓旭介绍,2015年,延安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大力发展菌草产业的通知》,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召开全市菌草发展科技示范现场会,进一步推动菌草产业发展和推广。


  “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拓宽产业扶贫模式,并落实补助经费保障等措施,将菌草产业进一步推向基层。”延安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吴江丽告诉记者,通过政府的科学指导和政策带动,依靠科技进步和知识产权政策指引,使得延安菌草产业在短短几年内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延安以往单纯依靠能源、矿产等资源获得发展的路径,对于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重点培育 加速技术创新


  围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培育工作,延安市在重点培育菌草产业方面积极谋篇布局。在延安市委市政府加大对菌草产业投入的基础上,注重各类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充分利用相关专利政策,扩大菌草产业的专利拥有量。


  2013年菌草产业引进延安后,为解决南方菌草对北方气候、土壤等的适应性问题,延安市依托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进行科技攻关,成功研制并提交“一种菌草灵芝培养架”“一种菌草平菇培养装置”等11件专利申请。“专利成果的培育和研发,得益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以后的技术成果转化和拓展菌草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马晓旭说。


  同时,延安市为了大力培育菌草产业,还借助延安市大学生“三创”大赛,单独设立菌草专项命题项目,深化菌草产业的科研与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延安利用菌草相关专利发展下游产业,实现全民参与创新。目前延安市菌草类相关专利累计拥有22件,约占全国菌草类相关专利数量的一半以上。此外,陕西省科技厅还将延安巨菌草产业列入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特色产业链项目,连续三年予以重点支持。


  加强布局 打造产业标杆


  近年来,在延安市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专利技术的挖掘,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延安市技术转移中心、延安大学开展协同合作,在延安嘉康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以菌草为主料栽培食药用菌的研究试验,取得了阶段成果。


  “考虑到延安菌草产业的实际情况,在未来菌草及其下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我们要提早进行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技术布局设置,利用专利信息分析等手段,为菌草产业发展进行导航,防止研发的盲目性或进入误区。同时,需要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掌握菌草关联各类技术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尽可能实现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的自有化,避免未来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受制于人。”马晓旭介绍,以菌草产业作为龙头产业,依靠知识产权打造与之相关的食药用菌、菌草养羊、菌草有机肥研发等后续产业,不仅拓展了菌草产业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更从根本上实现了菌草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因而能够成为陕西省农业类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标杆。


  从2017年开始,延安市科技和知识产权部门还组织相关企业进行了菌草有机肥研发的科研和试验工作。“试验检测数据显示,菌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有机肥发酵的最佳温度,能提高微生物活性。”马晓旭说,未来,延安将以市级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菌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加强产学研合作,在省级菌草工程中心和产业联盟的基础上,成立菌草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此基础上,延安将有计划地进行菌草产业的辐射和扩展,利用专利许可等方式,进行菌草知识产权运营,实现专利倍增效应。


  马晓旭表示,作为延安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龙头产业,菌草产业依靠知识产权在科技研发、产业提质增效、产业链拓展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必将成为陕西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本报记者 李铎)



  (编辑:曹雅晖)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