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热爱 初心不改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8/11/2 10:56:00

  ——访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顾问陈肖梅


  “这张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访问时拍摄的照片,这张是在欧洲专利局交流时拍摄的照片,这张是1988年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时拍摄的照片……”现年已经73岁的陈肖梅是我国第一批专利代理人之一,她用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回忆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讲述了中国专利制度和中国专利代理行业的产生、发展、变迁的历史。


  时间回到40年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陈肖梅还是广西柳州合金材料厂的一名技术员。彼时的她绝不会想到,这次会议将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这一代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陈肖梅如是说。


  重新选择的机会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常面临许多重要转折。如果以道路为喻,这种转折就像是路口。面对路口,只有两种命运:坚持正确方向,或者背道而驰。


  1978年,陈肖梅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路口。“我1967年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广西柳州。”陈肖梅表示,当时,家远在北京,母亲身体抱恙,她心里一直有考研深造回到北京的愿望,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一愿望难以实现。


  高考制度的恢复,让陈肖梅的这一愿望有了实现的可能。然而,对于扔下书本多年的陈肖梅来说,高等数学是她报考研究生的主要困难之一。“当时,我英语水平尚可,但对于什么是微积分早就忘光了。”陈肖梅表示,复习期间,她将习题集从第一道做到最后一道,用过的稿纸垒起来有一大摞。遗憾的是,由于发挥失常,她当年仅考到第16名,一名之差使她的愿望落空了。


  面对挫折,陈肖梅没有泄气。“没考上就没考上,第二年接着再考。于是,我又做了一遍高等数学题集。这一次,做题非常认真,一道题一道题做,有的难题做了多次。”陈肖梅回忆说,经过艰辛的备考过程,第二年她如愿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陈肖梅热泪盈眶。“改革开放让我们这些有理想的人得到重新选择的机会。”陈肖梅感慨地说。


  踏上专利的舞台


  经过3年勤奋学习,陈肖梅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硕士学位,并被安排到冶金工业部情报标准研究所(现为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工作。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期。1983年4月,组建不久的中国专利局在北方交通大学举办“第一期专利管理干部培训班”。当时,参加培训的主要是国家各部委的科技司局工作人员。令陈肖梅没想到的是,她刚到新单位报到没多久就被派去参加培训。彼时的陈肖梅对于何为专利可谓一窍不通。然而,40多天的培训熏陶,让理工科出身的陈肖梅与专利擦出了“爱”的火花。“完全没有想到还有专利这么精妙的制度!”陈肖梅感慨。回到单位后,陈肖梅很快就向主管领导汇报专利培训的相关情况,并按要求在部科技司作报告。科技司领导听后,对陈肖梅的学习成果非常认可,并指示有关人员组织冶金系统科研院所和各钢铁企业进行专利主题宣讲和培训,确定由陈肖梅主讲。


  1984年,中国专利法通过了,我国的专利代理工作开始走上轨道,而陈肖梅作为专利代理人的角色也渐渐清晰起来。“这年6月,中国专利局在北京香山举办了为期40余天的第一期专利代理人培训班,共有来自国家各部委和地方的人员两百多名。按照要求,我们需经过系统学习,并经过严格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专利代理工作。”陈肖梅表示,当时大家都非常紧张能否通过这一关。幸运的是,她顺利通过考核,成为我国第一批专利代理人之一。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肖梅还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专利律师法律培训班。


  很快,学有所长的陈肖梅被单位安排参与组建冶金专利事务所,相继被任命为副所长、所长。为了赶在中国专利局受理新申请的第一天如期提交专利申请,陈肖梅可谓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不巧的是,陈肖梅的母亲在此时住进医院。陈肖梅只能白天照顾母亲和未成年的孩子,晚上伏案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1985年4月1日,中国专利局一共受理了3455件来自国内外的专利申请,其中国外申请970件。陈肖梅这一天共代理提交发明专利申请3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件。“这些专利申请均来自我的母校北京钢铁学院。”陈肖梅表示,她当时经常到母校与研发人员交流,他们的专利保护意识较强。如今40年过去了,陈肖梅共代理专利申请、转达及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复审、无效请求、以及相关诉讼案件等4000余件。


  源自热爱的坚守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断打开,国外高科技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并加快布局中国的步伐,提交大量专利申请。与此同时,中国的专利代理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摆在各家专利代理机构面前的是,专利代理人才都非常紧缺。


  2000年初,陈肖梅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专利事务所负责人的位置退下来。退休前,陈肖梅曾参与过多次中国专利法的制定讨论和修改讨论,代理人条例起草工作,头戴众多头衔,如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第一、二、四、五届副会长,第三届常务理事。解甲归田后,陈肖梅不甘赋闲在家。“我就喜欢专利代理这项工作。”陈肖梅在采访中多次告诉记者,她需要再就业。


  陈肖梅到底是一位端得起气势,放得下身段的人。尽管头戴各种光环,但她在再就业中选择了具有涉外代理资格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用陈肖梅自己的话说,离家较近。其实,陈肖梅自己只想做一名普通的专利代理人。来到该公司后,陈肖梅主要负责专利申请、转达及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复审、无效请求、以及相关诉讼案件。“来中原信达之初,一切都是新鲜的。新的文化氛围,新的同事,还有更多的知识要学习,更多的困难要面对。”陈肖梅感慨地说。但说归说,陈肖梅在工作过程中丝毫没有懈怠,而且还做得有声有色,受到了许多专利申请人的好评。


  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 陈肖梅从2011年4月至今,应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邀请和公司指派,参与《专利申请代理实务(机械分册)》培训系列教程的编写,并承担“审查意见的答复—机械领域”部分的撰写和教学工作,担任培训教师,分别在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国防系统,给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审查员培训师资讲课。2013年入选全国专利代理行业第一批高层次人才。


  对于在专利代理行业奋斗30年的陈肖梅而言,改革开放让奋斗者有了最好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专利代理工作。” 陈肖梅表示。本报记者 陈景秋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