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建设的非遗实践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 2019/5/7 9:42:00

  记者日前从2019年浙江省推进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创新发展会议上获悉,浙江将着眼推进文旅融合、激发非遗活力,构建非遗保护制度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建设。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表示,浙江以构建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评估体系“四大体系”为抓手,以法治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生活化“五化建设”为方向,以基础工程、传播工程、融合工程、振兴工程、数字工程、研究工程、人才工程“七大工程”为载体,切实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全面构建非遗科学保护新格局,努力打造新时代非遗传承发展样板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以法治化促保护


  从2018年起,浙江组织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开展“3+N”保护行动,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相关急需保护项目履约报告的意见,将相关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为此,浙江研究出台了《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非遗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发布2017年度全省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数据,组织对市县非遗保护工作开展评估。


  浙江省台州市自2015年开始,先后出台《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年度工作考核细则》《非遗保护工作评估考核细则》,探索建立非遗保护评估体系,提升非遗保护效果,突出保护主体在传承工作中实现自我追求和自身价值。


  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陈再米说,立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相关要求,台州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借鉴、反复研讨、精心测算,分别细化制定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非遗保护工作转型升级。


  以标准化建体系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开展第五批市级“三位一体”申报、命名工作,76个项目被列为第五批宁波市级非遗名录,新增18人为宁波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增4家单位为宁波市级非遗传承基地。


  “‘三位一体’是我市首创的非遗保护方法,与传统保护模式中将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保护单位分开保护不同,‘三位一体’把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进行捆绑保护,三者相互依存、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调研员邝菁琛说。目前,宁波所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都确定了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把非遗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县级项目参照执行。为确保“三位一体”保护模式真正落到实处,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实行分类考核和奖惩制度。现在,宁波拥有市级非遗“三位一体”项目294个,区县(市)级项目796个。


  以数字化显智慧


  数字化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在非遗保护与传播中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杨思好说:“温州努力加强非遗数据库开发和利用,已开通温州非遗网,还编制了非遗数字地图,建成蓝夹缬(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字博物馆。”


  “舟山作为地市级非遗数据库建设试点,已基本完成平台搭建,下一步,将协助四县(区)搭建非遗数据平台。”浙江省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王国文说。


  浙江省嘉兴市致力于运营好嘉兴非遗网和嘉兴非遗微信公众号,开通了非遗地图、活动直播、漫画非遗、非遗风采、文化护照等板块,全面介绍嘉兴各级非遗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相关情况,及时发布全市各地非遗保护工作动态。


  以社会化聚合力


  2018年10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温州市列为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之非遗体验点建设试点地区。目前,该市建设了政府主导型、社会合作型和传承人自主型三个类型22个非遗体验基地,全年举办活动1553场,17万余人次参与体验。


  “这些体验基地以非遗为主体,以社会化运行为主要模式,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形态,有力促进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和诗路建设工作。”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震说。2018年6月,温州还在浙江全省率先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认养制度,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或个人出资、出物或营造条件,资助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创新、生产、传承等工作,目前共有19家单位和企业与代表性传承人签订了“认养协议”,迈开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第一步。


  以生活化助融合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提出“非遗进景区、精彩在身边”的融合思路,与旅游部门合作举办了一系列融合活动。如在杭州西溪湿地(洪园)景区举办“余杭民间手艺达人会”、在良渚农夫乐园景区举办“余杭精品民间艺术传承展演”、在径山禅茶小镇举办“美丽非遗乡村行”、在塘栖景区举行“千年运河,美丽非遗”等活动,为旅游活动增添人文底蕴,丰富了产品供给,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


  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钟山介绍,余杭区对不同非遗项目及其人文生态环境采取一项一策、分类保护,实施“项目+生态”“精品+普及”“传统+创意”等不同保护模式,例如当地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五常龙舟胜会”,融入湿地生态文化,年年举办中国五常端午龙舟节,13年来累计吸引游客达80多万人。“这既促进非遗与旅游共荣共存,也推进非遗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利用。”钟山说。



(编辑:李星仪 实习编辑:邵京京)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